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http://m.39.net/pf/a_4323076.html今天
年5月27日
宁海霞客俱乐部一行23人驴走摘星岭至建国白枇杷基地
摘星岭头
摘星岭,又称新岭,在县南八公里。宣和中廉访使刘长卿自北至,以其山高峻,更名摘星岭。卢骏元诗云:“自知牛斗耳,不奈晚猿何。客鬓愁中老,秋山别后多。扁舟桃叶渡,夜雨竹枝歌。赖有皋卢碗,时堪战睡魔。”左纬诗云:“已知星可摘,须信路皆通。日影穿霎薄,天形入水空。遥看梁苑雪。独挹楚台风。指点中华地。山河万国雄。”
摘星岭头路廊
灵泉寺
摘星岭半岭路廊
鹅冠岩上的摩崖石刻——“民具尔瞻”
金谷园枇杷基地
清泉禅寺
在清泉禅寺就餐
在清泉寺合影留念
里岙村
里岙村叶氏宗祠——南一台
新山村
宁海白枇杷之首——始祖树
在宁海白枇杷始祖树旁合影留念
建国白枇杷基地
相关链接:12、民具尔瞻
在周弁故里——宁海一市东岙的东北,新岭南面朝东的岩石上,有一宽4米、高1米左右的摩崖石刻:“民具而瞻”.系清道光九年,举人储传中所题,生员曹炳辉所书。
“民具而瞻”出自孔子。孔子曰:“山川神祇立,宝藏殖。器用资,曲直合,大者可以为宮室台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灄,大者无不中,小者无不入,持斧则斫,折镰则艾,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也。且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虚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长安后世,无有去就,严然独处,惟山之意。诗云:‘节彼南山,惟石严严;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之谓也。”意为山也象“仁人志士”,提供物品生殖,供给器用,山有很多功劳却不说出来,像君子一样,谓美山之德行。因新岭的北面有“头上青天”的石刻,是说天能知道,这里是说民能看到。南北照应,值得深思。
(摘自年4月版《缑乡奇景》)
11、灵泉寺
灵泉寺旧称摘星庵,在县城南11公里一市新岭头海拔米的山上。寺院东北角有灵泉,井深不到1公尺,井水常年不竭,足够饮用,故名。宋咸淳年间(—),绝崖居士汪垠结庵。宋德佑元年()重修殿宇。后兴废无考。民国35年()重修大殿。盛期拥有僧人99人,还有数目可观的塘田、山林、田园。土改后,寺产架空,寺院衰落。年寺院里办过林校;林校停办,又办集体畜牧场。
如今,灵泉古井保存完整,立有石碑。原有的大殿和厢房作简易修整,并新建东厢房。寺前地域宽广,景致颇佳。
步出灵泉寺后门,沿着山路,过一山塘水库,就是灵泉公墓。墓地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四周松竹,前有泉水,是块风水宝地。墓地依山建筑,犹如阶梯,墓穴小巧玲珑,每穴占地约1平方米,墓碑墓面是大理石。公路可直通墓地。
灵泉寺东边相距2华里许,是山上方村。
传说,明永乐年间(—),方孝孺遭罹灭族之祸,其家大佳何溪上方被毁,方克浩之妻郑氏腹中怀胎,借揣饭蒸掩饰逃出村外,匿居于此。生有一子,改姓为郑,蔑作为生。人们得知山有方姓隐居,遂起村名为山藏方,后人简写为山上方。到清康熙30年()郑姓复改为方。此后,繁衍后代,村里又建方氏宗祠。
方氏宗祠也很有特色。内有鸡笼顶戏台,石板明堂,两侧是供村人看戏的两楼厢房,大厅安置方孝孺和方氏祖宗牌位。与众不同的是大殿后楼,有四根特大的露头椽,象征方氏总有出头的日子。
(摘自年4月版《缑乡奇景》)
10、一市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9、梅枝—武岙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8、东岙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7、白鹇山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6、周家岙、里岙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5、白鹇山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4、油盐寺山—岐山石宕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3、一市东岙、水母溪干坑、南溪温泉、寻宝
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2、走马塘黄贤、箬岙牛台、屿南山岗、西廓庙/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1、金溪、周家岙/今天,我们曾经走过
(作者:周明礼,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理事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原理事、学术副主任委员,宁海县君仪文旅俱乐部主任)
□审核:野客
□编辑:清溪客
来稿请寄: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