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能够写出并且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粗砺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在外表现。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天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
莫言正是具有这样长篇胸怀的作家。
通过莫言的散文大家可以看出,在生活中莫言是一个非常谦卑的人,但是在文学创作中,他颐指气使,独断专行,他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他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不是你今天烧香拜佛放生了就是悲悯,更不是你救助了一只猫一条狗或一只受伤的小鸟就是悲悯,悲悯不是回避和逃避,更不是所谓的优雅和善良,悲悯是同情好人也同情恶人,是那种非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
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而不袒露自己心中的恶,不是悲悯,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以用是非善恶准确定位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他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人都当作人来写,他的作品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乎政治但大于政治。
那莫言的《蛙》取自哪里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是年,做到封疆大吏的辛弃疾因英伟磊落和果断干练的作风遭到同僚的妒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被弹劾罢官回乡过着闲散的退隐生活。这首词正是作于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起来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庆贺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多么和谐美好的一副乡村图画!说到这我想起了齐白石老先生所做的那幅《十里蛙声出清泉》,与之有同样的意境。
在莫言中的《蛙》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美景,比如说,年四月初四,姑姑第一次给陈鼻接生时,虽然她第一个接生的孩子应该是革命的后代,虽然这个孩子是地主的狗崽子,但是,姑姑听到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还是骑着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窜来。从卫生所到我们村十里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钟。当时村支书袁脸的老婆正在胶河边洗衣裳,她亲眼看到姑姑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桥上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了河里。
虽然接生的孩子不是革命的后代,虽然只是地主家的狗崽子,但是姑姑依然骑着自行车“飞一般窜来,”十里路用了十分钟,一条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进河里,姑姑是个阶级斗争很强的人,但是此时,她忘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体会到的是迎接新生儿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的,纯粹的人的感情。
我想四月里的胶河边应是蛙声一片。
从年4月4日到年12月31日,姑姑共接生次,接下婴儿名。并且在年2月17日,姑姑接生整名婴儿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莫言特别指出年12月31日,这个日子暗指什么?我想,我们的父辈都知道,年正是大跃进的开始。从年到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那么,此时,无稻花香,更无蛙声了,人们的生育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年2月17日呢?莫言为什么选择在这天让姑姑如此完美的接生整名婴儿并光荣加入共产党呢?这也将成为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这天,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诞生了!哈!
再到了年,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空前大丰收,平均亩产超过万斤,村里最大的一个地瓜,重达38斤,县委书记抱着这个大地瓜照了张相发在《大众日报》头条。我想说,莫言你就瞎说吧。但是那个时候不瞎说行么?全国上下不都是在瞎说么?年是浮夸风,瞎指挥风越刮越烈。山东正是重灾区。当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喊得震天响,那时候的粮食亩产都在上万斤,所以莫言说一个地瓜重达四十来斤也就不足为奇了。
地瓜丰收,人们吃饱了饭,又有了力气生育了。当时因为缺少劳动力,政府鼓励人们生育,孩子出生落户,就可以领到一丈六尺五寸布票,两斤豆油。双胞胎可以获得双倍。
但到了年底,随着急剧增长的人口,让政府有了压力,于是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便开始了。当时的口号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大家看,计划生育的开始也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这时候的姑姑也真正开始了她戏剧性的人生。曾经洁白的牙齿变黄了,嗓音变重了,那个人们心目中的送子观音消失了。她一边为计划生育工作鞠躬尽瘁,一边因为婚恋上的差错而受着批斗。
年,文中的作者蝌蚪结婚了。从年的两个正好到年应该是只生一个好了。其实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被计划了的70后。我的两个哥哥分别出生于年和年,正是两个正好。但是因为爷爷奶奶喜欢女孩,父母最后偷偷生下了我。母亲的身体不适合生育,但是生育繁殖是自然现象,父母婚后生下了两个哥哥,又生下了我。但是到了年,母亲所怀的老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医院做了引产,计划掉了一个男孩。为了奖励母亲的行为,村里给送了几颗鸡蛋两包红糖。
到了80年代,计划生育工作者对待怀孕的妇女犹如鬼子进村,而姑姑也成为了魔鬼。蝌蚪笔下张拳的老婆耿秀莲在被姑姑追逃的途中死了。蝌蚪的老婆王仁美被姑姑做引产时在手术台上死了。陈鼻的老婆王胆在被姑姑追逃中生下了女儿陈眉,死了。
这样的事情在农村比比皆是。记得大哥结婚是90年代初,领证的日期和女儿出生的日期差了一个月,因为这一个月,被罚款。大哥在年生下老二后,于年又生了三胎,三胎被罚款12万。幸运的是被罚款的两个侄子和我一样没有被计划掉,迁居内蒙,逃出了“锅”门,有了作为一位公民的权利,并且我好像还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是邻居家,东躲西藏挖地道也没能逃出“锅”门的孩子们,不幸被计划掉了,变成了一堆血肉……
没有被计划掉的我,赶上90年代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只生了一个女儿。如今,政策放开,再想生却生不出来了。
莫言作品的伟大就在于前瞻性,远见性,王仁美死后,在姑姑在撮合下,蝌蚪娶了同为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小狮子。小狮子和姑姑一样,将青春和一生都献给了计划生育事业,可是自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为了圆这个梦,小狮子偷取了蝌蚪的精子,找人代孕,而代孕者正是小狮子当年救下的王胆的女儿陈眉。
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和蛙的卵子也没有区别,包括三个月内的胎儿,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也是一模一样。蛙,娃,为什么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做女娲?为什么代孕公司叫做牛蛙养殖公司?为什么老了的姑姑喜欢上了捏泥娃娃?为什么蝌蚪倾诉的人是日本人且名字叫杉谷义人?为什么陈眉告状穿越到民国县衙大堂,为什么县太爷高梦九拿着鞋底拍案?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哄然倒塌。那这个故事寓意着什么呢?
莫言的文章很深,很深……整部小说语言平实直白,所蕴含的思想却高深莫测,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论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反省历史之痛,敢于承认人类有罪,这就是《蛙》所呈现出的对生命的敬重和悲悯。
作者简介
水孩儿
原名吴燕燕。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最美书友会会长。《中国当代CEO》杂志,《中华艺术家》杂志专栏作家,游读会签约作家。
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自16岁开始发表作品,26岁以剧本《家长里短》为人所共知。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报,辽宁青年,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全国三十多家媒体为其做过专题报道。曾出版诗文集《妹妹,你是一滴纯净水》,《魔幻小狼窝》散文集《一朵云》,长篇小说《亡国之君李煜》,《那段梦里花开的日子》等。
喜琴棋书画柴米油盐及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认为书房和厨房是女人最好的修行场所,现居内蒙古包头。
执行主编:依然
水孩儿
赞赏
人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院拉萨哪家好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zz/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