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轶,职员,作家。作品见于国内外报刊。随笔、诗歌入选百余种国内文学选本。出版有诗集《秘密的季节》、散文集《西北偏北的海拔》、文学评论集《旁观》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年10月11日傍晚,新闻联播之前我收到一个短信,由此得知了莫言先生被诺贝尔文学奖馅饼砸中的消息。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好消息,我的第一感受是略感喜悦。为什么是“略感喜悦”而不是“幸喜若狂”?因为获奖的是莫言先生而不是我,也不是我的亲朋好友,莫先生的美元和荣光与我几乎无关。但是,我也不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虽说文学无国界地域,但作家有国籍。我与莫先生都是黄皮肤黑眼睛,说不定都有一颗中国心。比起往年那些异国的获奖者,莫言先生与我的时空距离更近,他在华北,我在西北,用圣经的方式说,他是我的邻人;用中央电视台的方式说,他是我的同胞。只要是心地善良厚道的人,看见邻人兼同胞梦想成真,获得万美元奖金,获得文学界无上的荣光,当然应该为之高兴。常见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我也模仿着说一句,为邻人和同胞高兴,也是一种能力,我应该有这种能力。
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有些甚至是堪称伟大的作家。但能不能被诺贝尔文学奖的金馅饼砸到,完全是没有把握的事情。文学的历史已经证明,纳博科夫出手不凡,列夫?托尔斯泰臻于伟大,马塞尔?普鲁斯特一代宗师,与他们相比,博尔赫斯也不遑多让。可这几位都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这个让人唏嘘的名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以为主要原因是世界上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家太多,诺贝尔文学奖只有一个,每年只评一次,而且据知道所谓内幕的人说,瑞典文学院和评奖过程都要受到文学以外这样或者那样因素的干扰。这样说来,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至少要遭逢“三六九,必定有”的黄道吉日,至少要有吉星高照的绝好运气。
莫言先生是一位中国作家。从国土面积、人口和历史来说,中国是世界大国,但中国很少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点,百度一下历年获奖者及其作品就很清楚。在多年来那个长长的表格里,没有中国籍的作家中过头彩。虽说相传瑞典文学院也曾北京中科医院忽悠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zz/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