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人擎起盐场一片天
文/孙德生
题记
这是建国以来庄河农民工集体出外打工的大事件。被誉为现代庄河人集体“闯关东”的伟大壮举。
从年开始,到年为止,先后有六千多庄河人陆续去营口当盐工。他们来自庄河各乡镇。招工单位是国企营口盐场。招庄河人当盐工的理由:晒盐是露天作业,工作条件恶劣,盐工活儿特别累,工资太低,(盐场属于轻化工业,干得是重工业的活,定得是轻化工业的工资。)营口当地根本招不到工人干活。营口当地人戏称盐工为“盐驴子”,足以佐证盐工的辛苦。
工作区间
北起营口老边路南镇,南到盖县白狼山,东起柳树镇的大平山,西到辽东湾渤海岸边的方圆百里盐碱滩。
工作场所
分布在百里盐滩窝的七个制盐分场:三道沟一分场。二道沟二分场。黄旗塘洼三分场。蓝旗四分场。红旗五分场。高台庙六分场。白庙子七分场。
每个分场按盐田平均划分为三个制盐工段,每个段分八个滩窝(班组)。
五六十年代,滩窝与分场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窄铁道配“轱辘码子”(窄铁道上用脚蹬地做前进动力的铁轮平板车)。主要功能是到分场推生活用水、领口粮等物料。后来改为柴油动力小火车运送。
工作性质
四季跟着太阳转。天刚蒙蒙亮上班,天黑直到看不见人影才下班。盐工春天制卤,夏天晒盐、拉盐耙活盐茬儿,秋天扒盐,冬天产硝、抽咸、俢滩。年到年参加工作的几茬老盐工最累最苦。他们以天气变化为号,根本没有礼拜天。蹬水车、灌池子、制卤、压滩、拉石滚子、拓池子、活盐茬儿、扒盐全是人工作业。他们盛夏跑水、活盐茬、抹水在盐滩,狂风暴雨天保卤在盐滩,几乎每年都有人被雷电击中或失去生命。
伙食
苞米面大饼子,班组在盐滩挖坑腌制的“萝卜瓜子”咸菜为主。一个月二两豆油。过节改善伙食,顶多加一碗清水煮豆腐或一碗挂面头儿汤。而伙食费都是自己掏腰包的。
居住条件
每个班组的20多个人,集体住的是对头儿桶子伙炕,又潮又湿。枕的是炒盐填充的麻布枕头。
服装
轻工企业中质量最差的工作服。雨衣、岔裤不离身。常年穿水靴。大部分人没有一件像样的出门衣服。
从当盐工那天起,就与庄河家人两地生活。每年只有20天探亲假,加上春节6天,全年与家人团聚时间不满一个月。夫妻间每一次久别重逢,每一次重逢又惜别,依依不舍的场面都十分悲壮,深情的叮嘱、泪流满面的镜头,经常在送站上车时聚焦。这些老盐工们没有娱乐生活,唯一可算娱乐的是,天天收听早午晚三遍关于天气预报的几分钟有线广播。
妻子探亲
盐工过得是苦行僧生活。因为长年没时间回家,在庄河老家的妻子非常想念丈夫,她们有的靠在农村老家卖点鸡蛋钱攒点儿路费,每年去盐滩窝班组看一两次丈夫。班组没有旅店、没有单间供他/她们相会过夜,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与盐工们睡在同一铺火炕上的一头儿,用草绳穿起草包片或破毯子挂在房梁上,当做临时屏障与工友们隔开。他们不敢有久别重逢的激情,不敢说悄悄话儿,更不好意思唠儿女情长,只能让羞涩的热泪静悄悄地撒在装满咸盐的枕头上。
老盐工形象
个个像铁身铜脸的老牛,躬身拉着丈宽的盐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浑身淌着暴滚的汗水,一步一步地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块块盐田里来回耕耘。
就是这样一群吃苦耐劳的庄河人,60多年来,为我国轻工业发展创造了数以万计的产值和税收。虽然当年的国有盐场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这群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庄河老盐工不应该被历史忘记!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庄河盐工前辈们擎起了营口盐场一片天。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以歌为证:
第一章:地理环境
浩浩辽东湾,渤海浪滔天。
潮起潮又落,亘古不改变。
东岸退海地,白花花盐碱。
方圆百里阔,举目少人烟。
几丛碱蓬草,稀疏长沟边。
海鸥掠空过,鸣落蒸发圈。
嘟噜蟹子洞,密麻像枪眼。
座座土窝棚,等距搭沟边。
前后盐滩方,阡陌坝隔断。
条条咸水河,纵横贯盐田。
一条小铁道,分场连到班。
夏天太阳毒辣辣,盐碱地面烫脚板。
一马平川无山挡,冬天北风刺骨寒。
土咸春早雪先融,干冷打透身上棉。
只盼秋来几天爽,年年扒盐连轴转。
第二章:居住环境
窝棚对面炕,东西格外长。
盐上铺苇席,铺盖列两行。
班长挑炕头,伙夫居中央。
人挨人挤睡,鼾声大合唱。
门窗无纱布,蚊子叮人狂。
脸上起包一串串,疲劳深眠不觉痒。
高腰水靴捂脚烂,臭味弥漫不嫌脏。
年年酷暑夜难熬,火炕没法挂蚊帐。
第三章:伙食条件
两口大铁锅,盘在门两旁。
火从炕洞走,做饭带烧炕。
锅底填清水,饼子烀锅帮。
个个像鞋底,半拉胳臂长。
一顿吃两个,抗不到半晌。
萝卜瓜子当主菜,次年六月剩半缸。
饭票自己掏腰包,口挪肚省怕添粮。
将就一顿是一顿,粮票价格月月长。
多省点钱寄妻儿,贴补家里度饥荒。
节日改善加俩菜:清炖豆腐挂面汤。
饭少菜咸口中渴,两瓢凉水进肚肠。
想家抽点老旱烟,烟袋杆有一尺长。
生活苦辣咸酸涩,尽在烟袋锅里装。
第四章:两地生活与探亲
妻儿在庄河,丈夫在营口。
相隔三百六十里,两地分居相见愁。
每年一次探亲假,二十二天淡季休:
撒冷扒完盐,顶冻往家走。
心想回家帮秋忙,下车雪已挂枝头。
妻子抹眼泪,迎到大门口:
死鬼你咋才回来,家里庄稼指你收,
千等万等不见影,苞米进仓往家遛。
盼你回家睡眠少,半夜醒了去喂牛。
孩子今年满十二,个比去年高半头……
孩子放学进院门,不敢认父愣着瞅:
去年爸爸好帅气,今年怎么白了头?
红脸变成紫铜色,开花老茧结满手。
夫妻团聚盼昼长,老天偏早落日头。
二十天后漫天雪,妻子又送丈夫走,
手推车上包包凸,内装半坛猪大油。
四个布袋掩坛嘴:捎点花生和黄豆。
夫妻眼泪含眼圈,相互叮嘱说不够。
山路有情绕岭转,大雪封途为挽留。
第五章:工作片段回放
活茬:
卤成生盐花,暴晒落水下。
结晶正方体,盐粒白花花。
风摆浪打盐,结块硬巴巴。
为防收盐难,人工活盐茬。
工具独一件,丈宽铁盐耙。
绳拴盐耙套在肩,手扶把手躬身拉。
水挤胶皮靴,夹脚小腿麻。
汗水岔裤里边淌,刺激裆下火辣辣。
两臀风疹起又褪,大腿捂生红疙瘩。
背上皮肤晒开裂,爆皮旧茬接新茬。
脱衣胆小不敢看,酷似地图背上挂。
扒盐:
后面有人推,前面有人拉,
两人一台手推车,装盐上尖垛上码。
汗顺裤裆淌,靴潮脚打滑,
三块跳板节节高,推到垛顶累眼花:
天旋地也转,心跳似飞马。
下垛腿突突,常拐仰八叉。
连人带车滚下垛,怕人见笑装哑巴。
吃饭没钟点,垛平才歇耙。
排排盐垛成直线,鸟瞰就像金字塔。
营口咸盐品位高,庄河盐工汗水化。
作者简介
孙德生:字辅懋。栗子房人,年离开家乡,现居住营口。
毕业于辽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民营企业发展策划人。当过工人、初中教员、民营企业高级顾问、副总经理、市政景观绿化现场绘图员。酷爱国学,穷究易经风水学,为用所学四十年。堪舆技法略知一二。服务民营企业数千家。回头客增而不减,本来不才,却有企业不断抬爱,心甚慰。遂写学易心得碎片三千篇,不写闹心,久写成癖。没想显摆,发点朋友圈闲暇娱乐,从未有过出名念头,句句实话,日月可鉴。有好友三五,劝我出书,释被拒绝。心得存稿十万字,朋友欲看发几篇,权当一杯宵夜淡茶,好饮的品品,不好饮的可以倒掉,仅此而发。
本文来自“天南地北庄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zz/1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