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易经》中,“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日,日与月并阳,两九相重,因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唐代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下来。
《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与佩茱萸以及赏菊、喝菊花酒以及吃糕的风俗,因此,又叫“登高节”、“茱萸节”,还叫“菊花节”。
重阳节,登高节。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异乡异客、佳节,自然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了。
可是,登高,一眼望过去,远方太大——太远了。
可是,遍插茱萸,独独少了我一个人。
王维的九九重阳——哀伤,卢照邻的九九重阳——悲伤。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高远眺,山川汹涌,一颗归心、两眼归望,深秋风,烟与雾积聚而不散。
喝酒吧!
异乡之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高空飞鸿雁。
家乡与他乡,万里同悲。
重阳节,茱萸节。
茱萸,一种植物——一味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道,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茱萸不仅“药”身,还“药”心。
古俗,重阳节佩茱萸,辟邪、祛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重阳节,菊花节。
“踏秋”九月九,“踏”的是菊花呀!
秋日,野菊花漫山遍野,漫山金黄、遍野星星点点。
养眼,养心。
可是,对于那些伤心之人来说,菊花愈美,反而愈伤心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可怜“莫道不销魂”!
可怜“帘卷西风”!
可怜“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把酒赏菊,菊赏李清照,人在泪流,菊也在流泪吧!
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便“负笈远游”了,李清照独守空房,深闺深寒,深深思念着远行的赵明诚。
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了赵明诚。
重阳赏菊,黄菊、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少年黄毛,白头翁白头。
“万黄丛中一点白”。
虽然白菊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和众“少年”歌与酒在一起,不但不觉得孤寂而苍老,而且充满了青春之活力。
最为悲哀的是,人未老,心已老。
八十岁才叫老,九十岁才叫不再年轻。
白居易——白乐天,人老心不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高山流水,曹操是白居易的千古知音。
因为九月初九之“九九”谐音“久久”,有天长地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这一天祭祖以及践行敬老与崇孝。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老年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老爱幼。
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九九重阳,回家吧!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回不了家,打个电话给上了年纪的父母。
文章原创,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
(我的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ly/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