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沈阳年会走进古生物学的学术会议


北京的最好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598.html

先扯两句题外话~

这个评论着实让我感到,,,说的有道理!

我是从爱好者进入古生物大门的,我是先爱上了古生物,再学习古生物~

所以我觉得,要感受化石的美,要先了解一下古生物学~

今天赘述一下半年前我参加的在沈阳举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28届年会,带大家感受一下古生物学的学术会议。

ヾ(?ω?`。)

PS:这其实也是豹子(笔者本人啦)参加的第一次学术会议,而且是整个会议唯一的本科生(而且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准本科生),参会视角比较新鲜有趣,不代表豹子的学术态度(手动滑稽)

------正文的分界线-----

8.10

二十二个小时的硬座生涯在沈阳北站画上了句号,我的四天会议生涯也开始了。当拖着大包小包的我走进辽宁大厦的大堂时,面对的是这样一个阵势:

各路研究生博士生在导师带领下谈笑风生的排队签到,而我一个高中毕业生,表示头回来到象牙塔,不太习惯。

(′⊙ω⊙`)

头回住进四星级宾馆我,,比较激动,跟我合住的博后先生是哈工大做仿生的,古生物应用的一个很有趣的方面。

8.11

会议开幕,官方致辞,玩手机的我只记住了:“温总理批示:赤柿拌的好”(此事办得好)

ω?`)

特邀报告,美帝的罗哲西教授讲解哺乳动物和哺乳形动物的起源,这本来是令人感兴趣的,毕竟身为人类的我们就是哺乳动物。

就在我听得高兴,罗教授突然顿了顿:“我说汉语太慢了,我用英语讲吧。”

等等你说什么!

“WeknowtheA.......*%#”

......于是我就拿着手机词典翻译了二十分钟PPT

(。?`ω′?)

下午是专题报告,因为古生物是一门涉及各类生物和地学的学科,所以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比如我所在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分会场~不过有好听的报告,蜂拥到一个分会场的情况也是大大存在的。

“咬你”,,奇虾的神经系统报告

研究三叶虫的学长的报告,

下面就是,,笔者本人的报告,哈哈哈。

我的第一次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就不说了,就是体验一下啦

(σ°?°)σ

8.12

野外考察,这次会议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到野外采集标本啦~辽西的热河生物群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平时当地政府对化石挖掘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大会的野外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北票四合屯产地,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当孙革老先生说,你们每个人一会都能找到化石时,场面简直沸腾。

(σ°?°)σ

但是,当地怎么会让你轻松吧化石挖走那?不给你工具不就好了

(つд?)

于是赤手空拳的几百号人面对剖面全部懵逼。

蹲在地上捡,石头砸石头,树枝扣,,

学挖化石的人,用最简陋的方法挖化石

但化石终究是有得,这个一米见方的石板上的圆形小生物,就是水生生物叶肢介

博物馆里拍图

最坑的是,我在产地石头敲石头时砸到了自己的手,,我这辈子到现在为止流血最多的一次,,,现在手还没有完全恢复

(つд?)

8.13

连夜回到沈阳,大会继续

关于云南新发现的奇虾,里拉虫。上nature的新发现

西大欧强学长对云南栉水母的研究与复原

(′⊙ω⊙`)

韩健老师的,水母的起源与新元古代-寒武纪古海洋氧气含量的关系,主题报告

显示海水含氧量的增加,是水母动物摆脱底栖的重要原因。

三天的议程真的十分快,走马观花,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

大会闭幕式

其实大会每个报告都是一把打开自然与生命神秘大门的钥匙,但我真的没有能力也没有水平,把如此壮阔神奇的科学发现用这么短的一篇小推送呈现给大家。

ω?`)

虽是走马观花,但是感受着专家学者谈论地球遥远过去的氛围,体验着野外亲手碰触全球知名的化石产地的感觉(虽然砸到了手),也是一段很美妙的体验。

古生物学之所以会美,不仅是因为化石标本的美丽,

更是因为透过一块小小的化石,

我们看到了曾经的似锦岁月,

在我们身边走过。

美丽不是古生物学者给他强加的的头衔,

有历史的东西似乎都有种独特的美学气息,

它们来过,它们本就很美

最后,主旋律的合影嘎嘎~

(σ°?°)σ

感受自然与历史的美丽,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t/77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