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母 > 水母的天敌 > 走进莫言听遍quot哇quot鸣
当前位置: 水母 > 水母的天敌 > 走进莫言听遍quot哇quot鸣
读《蛙》
毕永彬
(以下细节描写之中会涉及到的书的页码,都参考浙江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缘起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莫言都了解多少。可能大家对他的了解都是在他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我第一次听到莫言这个名字也是在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由于国人对于诺奖的特殊情节,国内一时掀起莫言热的风潮,莫言的作品受到热捧,他所有的作品都被摆到了大家的面前,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都是莫言的书,无论是盗版还是正版,当时我的室友在书摊上按斤称买了一本莫言作品的合集,当然是盗版的,毕竟是按斤称买的。然后当天晚上他们都去上网了,寝室就剩我自己,我闲着没事就拿起了他的书看了起来,当时我看的也不是太多,就仅仅是一部分,之后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书中对于性的描写太露骨了,羞涩的少年默默地合上那本书。这是我与莫言的第一次相遇。
相遇
直到大一上学期我看到《檀香刑》这本书的时候才再次与莫言相遇,在这之间我从来没有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包括获得了诺奖的《蛙》。看完《檀香刑》之后,我被他的写作方式深深的吸引了,然后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他这个人,就开始读他的其他的作品,然后就一本一本的《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四十一炮》《十三步》,当然也少不了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读他的作品你就会发现莫言这个人真的是高产作家,写了很多的东西,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7部,短篇小说百余部,还有散文,大量的影视剧本等等,全部去读完是有点困难的。他是比较能写的,当然很多人就会问他哪来这么多素材?哪来这么深的文学素养?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大家了解了他的一生就会明白了,莫言从小学就开始看书,从四大名著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当时市面上被称为闲书的书,只要他能拿到手都会去读,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甚至自己去读《新华字典》,在参军之后把他们部队图书馆里的多本书都看了一遍,这样大家可能就知道为啥这个人比较能写了。但是写的多也暴露了很多的东西,就比如说,有了数量怎样保证质量。他作品的质量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一些代表作之外其实真的很一般,不能说差,但也确实说不上好。
他的作品的写作方式非常的独特,可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写作视角和叙述方式都是不同的。《檀香刑》是在按照时间顺序用各个主人公的视角去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去叙述;《丰乳肥臀》是以一个纯洁的像白纸一样的孩子的视角去叙述的,但是当这个孩子长大了被这个世界所污染之后,叙述视角就变身成了第三人称视角,但是当这人疯了之后,又以这个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红高粱家族》是以一个孙子的视角去叙述爷爷辈发生的事情,以人物为主线,无所顾忌的跨时空写作;《四十一炮》是以一个喜欢撒谎的孩子的视角讲故事的方式写就;《十三步》的创作思维就比较活跃了,以一个不断变换形象的关在笼子里吃粉笔的人的视角去回忆叙述而成;而《蛙》则是分为四封长书信的形式以书信体写成,最后还加上了一场话剧。
相识
其实《蛙》这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说这本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是授予莫言本人的,是表彰他本人对于文学贡献,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同。《蛙》只是作为一个代表作被提名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基于这一点,在莫言的作品中我并不认为《蛙》是最好的,我最喜欢的他的作品是《丰乳肥臀》,用独特的视角窥视一个家族从抗日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大段时间内的生死存亡、悲悲喜喜。时间跨度很大,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多,加入的元素非常的丰富。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一下,如果有喜欢这类小说的同学,可以在自己闲暇的时间去读一下,读完应该不会太失望。
“娃蛙娲哇,声声令我泪欲下。”这句话是莫言在写这本书时的心境中的第一句话。
《蛙》这本书,全书围绕姑姑这个形象写就,贯穿全文的主旨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个wa字在p是有提到的,“小狮子像背诵似的说: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母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可能就是书名命名为《蛙》的原因吧,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因素吧,就比如说文中‘我’,万小足的笔名为蝌蚪,姑姑对于蛙的叫声像孩子的叫声的惧怕,以牛蛙养殖场为掩护的代孕中心等等。
这本以书信的形式完成,写信的对象是一个日本人,这一点还是值得说一说的,书的前面介绍姑姑的出场的时候就讲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以一个相对不那么坏的日本军官的形象带入书中的各个角色,比如将杉谷义人刻画成这个军官的儿子,将姑姑刻画成这个军官的客人,由此便将大家联系在了一起,同时用杉谷义人作为立脚点去说日本人不正视历史、对于历史进行扭曲的可恶,是非常贴切的。也写出了在那样一个战乱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侵略者都是穷凶恶极的,这是非常客观的。这样一种叙述和对话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日民众之间的隔阂。
书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使用了很多的俚语的,还有很多比较粗俗的话,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刻画人物形象所必须的元素,就像你如果刻画一个刽子手,就不可能不让他杀人,只有让人物自然而然的真实的生活才是把人物刻画成功的表现。
P23中讲自己出生后没多久自己家的母牛生小牛,然后难产,找姑姑给母牛接生。这一个场景一出现我就想到了他的另一个作品《丰乳肥臀》,里面的场景不是母牛生小牛,而是母驴生小驴,难产,也是先生出一条腿,后来是兽医樊三去帮他们接生的。这两个故事应该用的是一个原型,有趣的是这两个场景都是在主人公“我”出生的时候发生的。
P51“姑姑感慨地说:那时所有的人都疯了,想想真如一场噩梦。姑姑说:黄秋雅是个伟大的妇科医生,即使是上午被打的头破血流,下午上了手术台,她还是聚精会神,镇定自若,哪怕窗外搭台子唱大戏,也影响不了她。姑姑说:她那双手真是巧啊,她能在女人的肚皮上绣花……每当说到这里,姑姑就大笑,笑着笑着,眼泪就会夺眶而出。”“疯了”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的表现,反思起来可能确实感觉那时候人们都很不正常,可是在那个环境中如果不那样,可能自己身边的就会认为是你疯了。姑姑的笑可能是对黄秋雅技术的敬佩,和自己的搭档这么厉害的骄傲。姑姑的眼泪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的忏悔,后悔当初对黄秋雅各种无端的打骂。当然这段话中对于黄秋雅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技术而且职业操守极高的人。
P56“嫂子你这些陈词滥调,就别给我啰嗦了,姑姑说,毛主席总比你高明吧?毛主席说,人口非控制不可!无组织无纪律,这样下去,我看人类是要提前毁掉的。
毛主席说,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是活宝,有人有世界!我母亲说。毛主席还说,不让老天下雨是不对的,不让女人生孩子也是不对的。
我姑姑哭笑不得地说:嫂子,你这是伪造毛主席语录,矫传圣旨,在过去是要砍头的。”
这一段时代气息很重,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个时代下毛主席对大家的影响之大,毛主席就是一切是非观的判断标准,毛主席说的话就是真理。
P73“这时,只听到湖面上发出一阵怪响,冰层塌裂,许多人,落到了冰水中。”这一段的设计是非常的巧妙的,用冰层的断裂为所有的人都解了围,要不然,我真的没有办法想象继续批斗下去后果。杨林被打的认了和姑姑无中生有的通奸,那接下来人们会怎样对待姑姑?怎样对待杨林?是打?还是侮辱?被这样的事无端侮辱了,姑姑恼羞成怒之下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被打了之后,这么多的人打完,姑姑还能活吗?这些都是未知的,也是幸好没有机会往下发展的。
P讲王胆在木筏上生孩子,当我看到“筏上传来了婴儿暗哑的哭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是很高兴地,但是高兴之余我在想,王胆呢?王胆怎么样了?莫言会怎样对待王胆?往下看,王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离开的命运。我是多么的希望用王胆的平安换取内心的安慰,但是这也只能成为希望。
P“他笑了,这就是文明社会啊!文明社会的人,个个都是话剧演员、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戏曲演员、相声演员、小品演员,人人都在演戏,社会不就是一个大舞台吗?”这应该是对堂吉诃德餐厅的行为,还有第五部分话剧的映照。同时也反应社会中的人们对于自己角色的扮演,小毕正大光明的角色是牛蛙养殖场的办公室主任,实际是肖下唇的二奶;袁腮正大光明的角色是牛蛙养殖场的老板,实际是代孕中心的老板;小狮子正大光明的角色是我孩子的亲生母亲,实际上她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姑姑正大光明的角色是我孩子的接生者,实际上她根本没有参与其中。
“这的确暴露了我内心的肮脏,但也很坦荡。”“我很后悔对父亲讲这烟的价钱,这说明了我的肤浅和虚荣。”“我向他走去,是好奇心被激发,想知道他面前那块红布上写着什么字——这是文人的恶习。”“我真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啊。”“我真是为我们东北乡繁衍了这样的后代而羞愧。”“我的心中充满了歉意。”“我感到由衷的道歉。”“小虫们,对不起,实在对不起,Iamsorry!”“先生,您看,到了这样狼狈境地,我还在较真,真是不可救药啊。”“先生,我对您谈这些事,丝毫不感到羞耻。”“我对女儿,一直怀有深深地内疚。”这些句子都是书中的‘我’万小跑对于自己的反思和忏悔,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有较高操守的文人的形象,同时也在另一个层面显示出了他的懦弱与不自信。
作为一本以书信体完成的小说,莫言无时无刻的不在努力的将其内容写成信件的格式,文中多次用“先生”来提醒读者这是一封信,一封写给杉谷义人先生的信,文中所有的内容都用介绍性的文字去述说,当然述说的主人公就是‘我’万小跑,一个笔名为蝌蚪的男人。其实在这里我确实想夸赞一下莫言先生,我们大家都知道经典的写作方式是用第三人称写作,因为第三人称是上帝视角,不仅可以介绍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可以清楚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能轻易地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在书信体中只能用第一人称,用自己视角去叙述,这就不能随便的窥视别人内心了,以此就很难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所以这样的写法,其实已经算是一种挑战了,但是莫言先生却把这一切表现得很好。
第五部分话剧中,高梦九的形象就是莫言所写的《红高粱家族》中县令曹梦九。“大堂正中高悬一块匾,匾上有‘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匾额两边悬挂一副大字对联。上联:一阵风一阵雨一阵青天;下联: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蛮。堂案上供着一只硕大的鞋子。”对于坏人的惩罚方式就是用鞋子打脸。这两个小说里的人物原型就是高密东北乡最后一任县令,真名就叫曹梦九,上面的描述也就是他真实的写照。所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对于最后高梦九分孩子那一个场景的构造,我觉得是一个反讽,这样分孩子的故事我们几乎人人都知道,就是让两个母亲去争抢,然后判定为先松手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因为怕弄疼孩子,这样的理论其实是很荒谬的,是不结合实际情况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写的很好。
在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中的一个人物是赵甲,是清朝刑部的一个刽子手,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以杀人为职业他的一个人。莫言在中山大学的演讲《我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中讲到赵甲的人物原型是一个退休的警察,曾在东北某地当警察退休后回到高密,据说他曾经在文革期间参加过枪决一位后来被平反的英雄,这个人如果当他知道自己当初枪毙的人不是一个反革命,而是一个英雄人物的时候,他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他是否会忏悔呢?是否会自责呢?那这个人似乎没有忏悔也没有自责,他可能会有很多的理由为自己开脱。由此莫言先生说在任何一个国家机器里面都有一些人要扮演职业杀人者的角色,这些人的身份特殊,工作特殊,但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情感也有欲望。看到这里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姑姑的形象,一个走在计划生育前沿的人,亲手杀死了个孩子和由于意外而死亡三个产妇,姑姑的双手是沾满鲜血的,但这些血债不应该由姑姑来承担,反而在大局观上我们应该尊敬和感谢像姑姑一样的人们,如果没有像她一样走在发展和落实国家政策前沿的人,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对于这一点,当姑姑成为一个计划生育者就表现上出来了,“人们冷冷地避着她。”“人家胶县就没这么严,你姑姑就想立功升官,怪不得人家都骂她……”“我看到姑姑额头上有一圈绷带,发出刺目的白光。”“你姑姑不是人,是妖魔!岳母跳出来说,这些年来,她糟蹋了多少性命啊?她的双手上沾满了鲜血,她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万心,你这个黑了心肝的、没了人味的魔鬼……你不得好死……你死后要上刀山,下油锅,剥皮挖眼点天灯……”“我也毁了你吧——我岳母一声疯叫,从怀里摸出一把剪刀,捅到了我姑姑大腿上。”“理儿是这么个理儿,父亲说,可为什么偏偏是她呢?”“把你的魔爪缩回去!”“她说:‘万心你不得好死。’”这些都是姑姑所承受的,也是像姑姑一样的人们所承受的,但是对于这些辱骂,我想对姑姑们说一下,这些辱骂声并不是针对你们的,他们只是在发泄自己在那个境界下心中的不满和愤怒,这是他们对于没办法改变的命运的最后的反抗,他们没办法反抗大背景下的潮流,就只能把这些放在直面他们的你们身上。
计划生育的问题,本来应该好好讲一讲,毕竟是全书所围绕的主旨内容。但是奈何没有切实的了解过,在网上也找不到太多的资料,没有办法说的很好。
尾声
书中还有一些细节很重要,那就是关于政府的。
P“我将网页上有关牛蛙公司代人怀孕的内容打印下来,去市里向计生委举报。计生委的人留下材料,然后便没了下文。我去公安局报案,公安局的接待人员说这事不归他们管。我打市长热线,接线员说一定向市长反映……”
P“小魏:所长,我看到了……
所长:你看到什么了?
小魏:(为难地)她的乳房在分泌乳汁!
所长:那是汗水吧?!小魏,你刚刚上岗,干我们这一行的,既要保持警惕,又不能神经过敏!”
从这两段内容里,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样的非法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还有政府的不作为和懒政状况。
这里可以用莫言先生给《蛙》写的后记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是我写作以来的一贯坚持,因为文学的精魂还是要白癲风最有效治疗偏方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zz/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