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泳渡琼州海峡
他如何做到?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长时间游泳是件枯燥的事,何况是横渡有海上珠峰之称的琼州海峡,有暴晒,有逆流,有海蜇,有极度疲乏甚至崩溃的可能,很多游泳好手望之却步甚至铩羽而归,横渡过程与职场拼搏是一样的道理,唯有坚持到最后,方能收获甜美果实。从今年4月听到Thomas(小戴)在爸爸(老戴)的安排下要回温州参加横渡琼州海峡的资格选拔时,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听错了,12岁?泳渡琼州海峡?结果从入选开始不到两个月集训,就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的壮举。根据资料,中国14亿人口中仅有人不到完成这个壮举,其中99%是青壮年。20年来记录在案挑战成功的孩子屈指可数,这几个孩子完成的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这次小戴以12岁之龄,10小时57分完成挑战,不得不令人竖起大拇指,可能也是长三角地区第一位挑战成功的学生。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温州上海两地奔波,但会在每周末回家时带孩子骑车跑步,也定期参加各地的铁人三项比赛。
凌晨6点下水
小戴泳渡琼州海峡轨迹图
从罹患哮喘
到泳渡琼州海峡
从小被诊断出罹患哮喘,爸爸因此决定让孩子学游泳,7/3日凌晨六点零三分,小戴于海南海口白沙湾与父亲和陪游的叔叔一同下水,顶着37度烈日和32度水温,全程还必须避开海上航行船只,闪躲定置渔网,并与大浪潮水搏斗,更经历了被水母蛰刺,蛙镜渗水,背部晒伤。即便如此,童心未泯的他每次补给时都还能和补给船上的我们谈笑风生,跟妈妈撒撒娇,别说是经常锻炼的大人了,连专业的游泳健将都可能在抵达终点前被这些困难给挡了下来,何况是年少的他。但当看到标志登陆点的灯塔和沙滩,经历了10个小时奋战的他完成最后一次补水后,还是奋力向岸边发起最后冲刺,虽然最后离岸边仅3公里,涌浪不断地将他打回大海,最终还是于下午五点顺利登上了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排尾角,完成了泳渡琼州海峡的壮举,成为温州历史上最年轻横渡琼州海峡的选手。这次泳渡琼州海峡的经历,更是他送给自己最好的小学毕业贺礼。
泳渡琼州海峡视频全记录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Thomas从小在妈妈的陪伴下,坚持泳训长达六年,经常往返上海温州两地的他,在妈妈多年的悉心照顾下成长茁壮,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身高一米七五的他,在体能锻炼上承袭了爸爸的军人本色。此次出行前多次回到温州训练,多由温州铁人协会常务副会长,人称花哥的黄铨荣陪同训练。花哥不仅是全国铁三冠军,更是小戴的体育导师,堪称此次小戴泳渡琼州海峡的最大功臣,在最后几小时自己体力即将耗尽时,依然给予小戴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鼓励。
过了海峡中线的补给时仍然和花哥(图右)谈笑风生,体能着实惊人
单纯的孩子
远大的志向
我有幸参与了小戴的成长,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撰写这篇回顾时内心依然激动不已。他从小对海洋生物非常感兴趣,环保意识很强,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一再提醒补给人员把塑料垃圾收集好。虽然体能超强但毕竟还是个孩子,补给时当大家提醒他不要太靠近渔船,避免被附着的牡蛎割伤时,一度想潜到海里看看活生生的牡蛎长什么样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小戴也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不断的努力,从小就是一个很有目标的他,心中一直有个哈佛梦!在我一次讲解世界名校的课程中,他分享自己的目标梦校是“哈佛大学”,也一直追问关于这所学校的诸多细节。虽然年我也曾带着包含Thomas的几个家庭一起造访英国的剑桥大学并探望当时还在学校读书的女儿,但从小立志从商,更想超越父亲成就的他,美国的创新精神和哈佛大学的创业氛围显然才是他的首选。
坚持不懈
勇于挑战
Thomas从小由专业教练技术指导,不只游泳技术了得,在年的环意大利冠军车手的上海青浦骑行活动,年芬芳学院的崇明骑行,年的滴水湖铁人三项比赛中,都由身为企业家的爸爸陪同参赛,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这些高强度的训练也为小戴的泳渡琼州海峡奠定了强健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去年开始学习世界顶尖名校牛津剑桥和哈佛耶鲁都盛行的赛艇运动,也为他日后的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爸爸一起参加比赛
事业与家庭兼顾
考虑到三人在长达25公里的海域上可能因体能的差异而拉开距离,在温州冬泳协会的全程安排和协助下,这次的泳渡动用了三艘船,渔船救生艇冲锋艇,外加一艘由高手操控的桨板,来回穿梭、驱赶水母、指引方向、居间协调,Thomas整整11小时不上岸不靠船,休息时只能吃些妈妈为横渡而精心准备的能量胶/鱼胶/八宝粥/香蕉/红牛饮料补充消耗的体能与水分,最后凭着自己意志力和毅力,征服了有“海上珠峰”之称的琼州海峡。
下水4小时,小戴即将超过老戴
上个月我带另一名学生参与的嵊泗骑行徒步活动,当年带孩子前往英国参加的剑桥大学面试,这次全程见证的泳渡琼州海峡,都是亲子陪伴的最佳实例,更是陪伴孩子的润物细无声案例。
老戴不只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优秀的铁人三项运动员,平时话虽不多,但谈起带孩子参与运动锻炼,却是二话不说全力支持。从前年的青浦到去年的崇明岛骑行活动,再到今年的泳渡琼州海峡都是放下工作全程陪伴孩子。接下来的7月19号~28号,他还将披挂上阵带着大女儿Ariel参与芬芳学院的新疆骑行活动,领略另一种形式的锻炼,享受亲子陪伴的乐趣。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值得大家多多传播与学习,从根本上打破忙碌的工作与事业无法兼顾家庭与亲子关系的魔咒。
芬芳学院骑行活动
老戴参加铁人三项
拼爹
拼的是什么?
泳渡琼州海峡需要的不仅是长期的训练,还有不知者无畏的勇气。虽然这是一项极限运动,但我更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拼爹”“拼妈”,但这一次拼的不是财富资产,而是“铁人精神”,拼的是老戴的好人缘,妈妈的长期陪伴和鼓励,父亲并没有在孩子面前夸夸而谈成功背后的组织细节,只是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支持。如果说父亲是孩子航向远方的罗盘,那么母亲就是孩子归航的灯塔,妈妈这次全程的陪伴给了小戴一颗定心丸,虽然他的体能惊人,但毕竟还是个12岁的男孩,对妈妈的依赖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撒撒娇耍耍赖在所难免,妈妈也乐于扮演幕后英雄,把胜利的光芒都交给了爸爸和孩子。我想,她内心也清楚能这样全程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多了,翅膀硬了总是要飞往遥远的苍穹,那才是雄鹰该有的样子。
老戴与幕后团队的照片
还记得去年初采访一位上海国际高中的高三学生,他在申请美国大学时的文书就提到自己在上上下下的艰难骑行过程中的哲学思考与感悟,最后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佳话。或许年龄还小的Thomas暂时无法体会到这些道理,但相信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将会是他一辈子最难忘的回忆。借此文此地留下这篇感悟,或许多年后的他能体会个中滋味并砥砺前行,因为人生将会有更多的“琼州海峡”横在前面需要去跨越去挑战!
老戴陪小戴参加年环意大利自行车前冠军车手的青浦骑行
最后,借温州冬泳协会组织者的一段话纪念这次的成功泳渡:
天上日月同辉,海上父子同游!
风里!浪里!把琼州海峡刻进骨里!
心里!梦里!让世界握在自己手里!
Thomas蝶泳
小戴横渡时的实时摄影
我也想用一首现代版的七言绝句作为此行的感悟:
琼州海峡猛于虎
晨曦微露擂战鼓
海上珠峰谁争锋
父子携手创纪录
可以说从罹患哮喘到泳渡琼州海峡最重要的是勇气,还有爸爸周密的安全布置与家人的鼓励,最后才得已成功!
再次祝贺Thomas成功横渡琼州海峡,祝福他未来攀登更高的山巅,飞往更远的世界。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