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年12月10日,荣获诺奖的莫言与陈思和、曹元勇一道,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颁奖仪式。在大雪纷飞的北欧,滞留机场的莫言想,如果能把这大雪挪到常年干旱的家乡高密多好啊。颁奖当天,诺奖委员会秘书的女儿刚刚出生,这让他想起归葬于大地、在迁移中最终荡然无存的母亲的尸骨。如果说,十个小时的飞行距离让莫言感受到了世界对于渺小个人的无限广袤,生命的轮回则彰显了个体内部的断崖与纵深。
五年之后,斯德哥尔摩加冕之旅的原班人马齐聚思南公馆,与读者们一同分享“中国文学传统的当代继承与转化”。本场活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曹元勇主持。莫言领诺奖前的所有虚构作品,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独家版权全部推出,包括11部长篇小说,七部中段篇小说,两部剧作集。
莫言作品全编
莫言:文学传统中重要的是民间的、口头的部分
曹元勇介绍道,任何一个时代作家写作,都面临着如何继承自己民族文学传统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还不可避免地受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譬如,莫言老师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往往让人想到马尔克斯或者福克纳。莫言对此并不讳言,正是这些文学大师启迪了他,让他知道作品可以这样写,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要远离他们的影响。莫言作品中的另外一个源流则是传统文学,从《檀香刑》、《生死疲劳》、剧作《荆轲》等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这种紧密的血脉关系。
莫言认为,中国的文学传统包含两个面向,这两种传统都是汉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从事文学创作宝贵的资源:一方面是经典化的文学遗产,包括先秦的散文、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形式在内的文学史脉络。读者可以在莫言的作品中一一找到这种对照:如长篇小说,例如《檀香刑》,就是一部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又如《生死疲劳》的叙事结构则借用了中国佛教传统中六道轮回的形式,包括中短篇小说创造性地利用了《西游记》《聊斋》等古代小说中的动物、地狱、幻境等神秘意象,使作品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包裹在丰富的叙事艺术中而表达出来。而莫言的话剧剧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则是用现代思想对众所周知的经典历史传奇故事的再创造。
另一方面则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包括民间说书、戏曲、俗言俚语甚至生产队的饲养棚里讲述的故事。对于莫言个人而言,民间文学对自己的影响比书面经典要大。他小说和剧作中所呈现的民间传说、故乡风情、奇闻异事、乡土小调,既是他童年时代记忆和幻想的产物,也是中国民间传统和民间文学主题的拓展和现代升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经典作品里面继承文学传承的话,很可能我们所利用的资源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民间文学这个传统好好利用,就会形成丰富性和多样性。人类世界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和最宝贵的素质就是丰富性和多样性,民间文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学传统重要的是民间口头的,在一代代流传的。”
陈思和
陈思和:真正作家一定是从现实生活的矛盾中产生
陈思和进一步引申道,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中所谓的传统都有两种:一种是跟今天没有关系的、已经死掉的传统;还有一种则是和今天还有关系的、活的传统。这种活的传统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文学而言,一个作家首先要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