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业余选手参加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会是什么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水木铁人三项队队员曾繁尘。

什么是铁人三项世界杯赛?

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洲际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杯赛,都是国际铁人三项联盟(InternationalTriathlonUnion,ITU)组织的系列赛事。在过去几年中,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在中国只有两场,成都金堂的短距离(半程标铁)世界杯和山东威海的奥运距离世界杯,且都是只有职业运动员可以参加。

而今年,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赛首次在温州举办,而且开设了业余公开组,让业余铁三运动员也能和职业选手一起体验世界杯赛的魅力。在报名审核通过后,我就这样迎来了我的第一个铁人三项世界杯赛。

赛前:众星云集

由于比赛在温州洞头区,我需要从机场搭组委会大巴去赛场报到。在机场,我和三个选手一起搭同班大巴,其中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男生、一个年长的老爷爷、一个外国选手,赛后我发现我是这班车的四个人里成绩最差的,容我在赛后部分慢慢道来。

在报到现场看到了许多中外pro,有国内铁三领军人党琦大哥,还在我们年龄组(18-34组)的出发名单上看到了原中国铁人三项国家队员方舟和早早拿到了kona世锦赛资格的李琦晟,心里不禁感叹:不愧是世界杯啊。

下午,看过换项区和骑跑路线的我,独自散步到海边。看着眼前的金沙碧浪,海天一色,我想,即使明天高手如云,我也不能畏手畏脚,要放开好好比一场!

第二天一早,我骑着铁三车赶到换项区放好物资,在推车进换项区时看到了另一个外国的职业选手,他跟我说了句:goodluck,我也回祝他好运。事实证明,今天虽然状况重重,但确实有好运气的。

来到沙滩上的选手休息区,看到方舟和李琦晟两位pro已经早早坐在棚里休息。我查去年的测试赛成绩时知道方pro去年来比过,就去问他这次的骑车赛道难不难,坡和弯道多不多,方pro答:还是很有些难度的。我就心道不妙,赛前看海拔图觉得赛道还算高速,就带了后封闭轮来,这下惨了。

然而多想无益,随着比赛出发的汽笛声响起,我和其他选手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东海。比赛开始了。

游泳:苦中求生

今年我已经有了两场海中游泳的经验:连云港一带一路铁三赛、大连长山群岛国际铁三赛,但洞头的海水还是让我吃尽苦头。

下海没多久,我就感到全身不同部位有小针扎般的刺痛,有赛前试水的选手事先告诉我这是水里的海蜇、水母在蜇人,我以为只是小概率事件,没想到所有人都被蜇了。同时,由于比赛是10:30开赛,海水非常温热,就在这样温水的昏沉与刺痛的清醒中,我时而被海浪送入一口苦涩的海水,时而与前后左右的选手们肉搏一番(并被击败),完成了2km游泳赛段的前半段。

游泳中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三圈游泳最后一圈时,由于精英组的中外职业选手们早出发三分钟,且游速极快,他们在第三圈对我还有大多数业余选手完成了套圈。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游泳赛段被pro们套圈,当时的感觉就是身后彷佛蝗灾袭来,一大群壮汉将人流吞没,此时如果不向两旁避开,就会被他们一胳膊按进水底,从你身上游走,留你在原地错愕。

最终,我以42分半的成绩完成了2km游泳,对于游泳薄弱的我来说已经足够满意。我跌跌撞撞地从沙滩一路跑进换项区,骑上爱车一路冲上超级大上坡,开始了80km骑行赛段。

骑车:不求拉爆只求自保

骑行赛段每圈16km,共5圈。我本以为这会是我的强势项目,没想到起步多久就心率狂飙,险些自爆。

为啥呢?因为当天实在是太太太热了。三十多度的暴晒,大太阳烤得胳膊疼。同时,每圈赛道竟然包含三个大上坡,肉体感受上基本像是在爬北京的妙峰山。而我同时装备了闭轮和封闭盔(还加了不透风的磁吸风镜),没骑多久我的心态就崩了,感觉自己是全场最热的仔。

热浪的侵袭下,我的输出功率越骑越低,并且在第三圈时基本放弃了维持功率的念头,想着名次可以不要,安全完赛就好,如果中暑影响后续比赛就亏大了。

在最后两圈,我已经喝光了带的两大瓶运动饮料(里面加了四粒盐丸、四枚泡腾片),因此每圈都索性停车在路边,一边喝水一边往头上浇水,往水壶里灌水,把磁吸风镜也反扣到了头盔上,一番操作下来凉快了很多,于是打起精神苟完了80km,用时2小时49分,残血回到了换项区。

把车放回车架,我一数车子数量,发现自己竟然在年龄组第六、七名左右,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同时我前后也有另外三个选手几乎同时完成了骑行,涉及到最终能否拿到前八名抢到钱,我不敢久留,戴上赛前领的小遮阳帽,快步跑上赛道,心里安慰自己:再坚持一下,只剩一个半马了啊!

跑步:疯狂浇水,极限反杀

离完赛只剩最后的20km了。然而我却挪了两个多小时。

跑步赛段一共四圈,每圈路上都有5、6个补水点。开启跑步时正是下午2点,太阳最毒辣的时候,我跑在赛道上,每到一个补水点就猛烈地喝水、抓起矿泉水瓶往全身浇水。天气太热让我顾不上考虑是不是一次喝太多、浇水是不是浇太猛,结果高温下的蒸炉模式让人无比难受(然而不浇更难受),我的跑鞋也早早被浇透。

赛后很多选手表示,全靠组委会科学规划的补水点,不然也许根本无法完赛。补水点设计得实在太合理了,基本每次从补水点跑出来,身上的水不断被蒸发,直到快坚持不下去时,就刚好赶到下个补水点,再赶紧浇水续命。我就这样一圈圈坚持着,完成了跑步赛段。

中间在路过一个补水点时,由于我太累,闭着眼睛茫然地挪动双脚,差点撞到指示牌,旁边的医师紧张地问我要不要紧,在得到我的回复后又和志愿者叮嘱,“58号选手注意观察着点”,想想这是我参加的十余场比赛中第一次被场边医生注意到,我真是太难了。

同时让我刷新三观的一点是,也许是因为天太热了,跑步段竟然看到好几个男女职业pro在走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pro比赛中开始走,人与人之间果然还是有一些共通性的……

就这样坚持到第四圈的最后一个补给点,前面不远就是冲刺区了。因为路上跑到迷离,我已经算不清自己到底是年龄组第几了,感觉上被几个同组选手超了,好像也超了其他同组选手,不过此时我对名次已经看淡,只求完赛。

刚开跑

情绪渐渐失控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这最后一个补给点,我竟然看到了一个同年龄组的大哥,为了确认自己没有记错号码,我问他,咱俩是一个组的么?他说是。我又问他,我是最后一圈,你是第几圈?他说他还有一圈,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可能算明白了,跟我说他也是最后一圈了,还让我小心他再超了我。

跑步赛段每圈必经的大上坡

由于当时我有点神智迷离,也没听清楚他到底是不是最后一圈,就想那我就使劲冲吧。由于担心崩盘退赛,我跑步段积蓄了不少力量,因此最终冲刺我先到终点,总用时5小时46分撞线完赛!

总算比完了

冲线后我在休息区短暂泡了一会冰水放松,吃了点补给,就跑回换项区拿手机查成绩。发现自己竟然刚好拿到第八名,压线拿到奖金,当时简直惊喜地要叫出声来。

冲刺前碰到的大哥在我后面三分钟撞线,拿到第九名。心里不禁庆幸,还好这一路上不管多累也坚持跑了下来而没有走路,如果在路上的补给点多休息几分钟,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尾声:pro之所以为pro

于我而言,参加铁三比赛很有趣的一点,就是不仅可以在比赛中审视,更可以见证他人的故事。

赛后看到党琦大哥,发现他赛前摔车的伤口在比赛中流血感染,所以他比赛中基本没法发力跑步,一跑就疼。同时为了坚持比赛,他在伤口上缠了厚厚的六七层保鲜膜,这真是铁人般的意志。

赛前在机场时和我一起坐大巴的另三位选手,其中一个就是我所在的18-34岁组冠军李琦晟。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和他在赛场相遇,所以赛前我完全没认出来哈哈。赛后听说李琦晟每周虽然工作繁忙,依然坚持训练19-20小时,能登上领奖台的人果然都付出了别人不能忍受的努力呀。

另一位老爷爷,则是贵阳的王金福。他今年64岁了,依然横扫国内各大铁三赛场,这次他也领先第二名近半小时拿到了55-64岁组冠军。王大爷的完赛成绩比我还快,让我汗颜。

他和我聊天时说,他每天早餐五点起床,骑车去公园跑步8km多,然后下水游泳约1.2km,再骑车回家,来回骑车也有20+km。七点半再带孙子上学、买菜、收拾屋子。这真是生活中的铁人了。

而另一位外国选手,在机场时他主动用英语和我搭话,问我是不是也来比赛的。他说自己是北京过来的,但是自行车还没到,我就问他是哪个俱乐部的(心想是不是三连或群英的人),结果他说,不他是从国外来的。我突然明白过来这不就是来参加世界杯赛的职业选手么,就跟他说:Soyouareapro…?他说:yeah…

于是我记住了他的名字Thomas,在赛后几天,精英组成绩公布后就去看他比得怎么样,结果发现他只用了4小时17分完赛,拿到了精英组第六名。随后又去国际铁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77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