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讲好山东故事散文丨关于坊子


“讲好山东故事”征稿要求请看:

大赛丨“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你怎能缺席

聚人聚财聚宝地,上风上水上坊子。

//

关于坊子

散文

作者/崔浩然

坊子,在潍坊城区南部。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

一直以来,总想写一篇关于坊子的文章,来讲述坊子的故事。我生活着的土地,我对她爱得很深沉,也厌得很深沉。莫言先生在《红高粱》的开头便写到: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我当然不能与莫言先生并提,但感情似乎是一致的。爱坊子,因为那里有我的生命与爱的人;厌坊子,因为那里曾经苦难深重,无论是爱是厌,她会一如既往的待我。

坊子,是火车与矿车拉来的城市。不得不承认,没有德国人、日本人的殖民经营,就没有坊子。当然,没有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更不会有坊子的今天。老天眷顾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子民,它把工业革命后最珍贵的资源——煤埋在坊子,它让殖民者舍近求远,绕了一大圈把铁路修到了坊子。这方贫瘠的土地,开始了她的生命。德国人费尽心思的为火车站取了名字——坊子站,从那时起,“前后张路院”、“南北宁家沟”都被冠以新名字——坊子。这片土地第一次脱离了潍县,有了自己的名字。

置身这里,不必去疑问这是哪里。虽然这里充斥着莱茵风情、东洋风格,但这里人是中国的土地。在殖民者手里,坊子看似是繁华的,但它又是悲哀的。以火车站为中心,“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坊子以近代工业化城镇的名号,威震昌潍大地。若要详细解释这一名号,我想“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就是最好的答案。德日殖民者面对这富足的煤炭、平坦的土地和老实的农民,开始了一场荒唐闹剧,它们为所欲为的开发煤矿、修建住房、驻扎军队、兴办电厂,近代工业、商业、教育、医疗、交通都在这里得以实现。德日欲把坊子作为它们殖民的“根据地”、“安乐所”。但胜利属于正义者,德日殖民者最终还是抵不过历史的安排,“滚”出了坊子。后来,有心的人统计,德国殖民者占据坊子17年,掠夺煤炭万吨;日本殖民者占据坊子31年,掠夺煤炭万吨。剩下的是,一座煤渣、矸石堆成的山,地下深的空洞和坊子人一声叹息后的扬眉吐气。

再“混蛋”的人,也是有良心的。德日殖民者留下那些带不走的东西。留下了铁路、火车站、机务段、电厂、水厂、医院、学校······,留下多座德日式建筑。坊子火车站,这是胶济线上数得着大站,承担着机车维修、掉头,中转货物等重要职责。大转盘、维修中心、库房还在那里诉说它们曾经的辉煌。德军司令部、日本领事馆、北大营、天主教堂、修女院、邮政大楼、横田旅馆、正金洋行、鱼鲜大烟馆、风月妓院,还有原汁原味的豪华官邸、洋房别墅。这些从殖民者老家移植来的建筑,现在还有座,时光斑驳了它们,但风采不减当年。。现在,我已无从考证殖民者留下这些遗产的原意,但我宁愿相信是它们好心留下的。

解放后,医院驻入,煤矿虽已疲惫不堪但仍继续运转,潍坊城区当时唯一的电厂支撑着国家建设,火车站依旧繁忙,坊子迎来了新生。坊子已被苦难折磨的累累伤痕,虽是新生,但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历史仿佛放弃了这片土地,年7月3日,最后一辆火车从坊子开走,铁路改线、煤炭枯竭、医院相继迁走。那时,坊子人里流传这样的一句歌谣:有条铁路——没站,挨着煤矿——煤炭,守着电厂——没电。虽是一句玩笑话,但足以可见这座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兴起的小镇被时代“遗弃”了。90年代末,坊子行政重心北移,搬至现在的坊子新区。坊子的命运终因改革开放发生了历史转变。

又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看看这些异国建筑,蒙莎顶、牛舌瓦、百叶窗依旧。坊子,这位百岁老人,你曾经经历多少风雨。试想当年,火车站前客商往来,络绎不绝。火车在胶济线上这个大站停靠,掉头、加水、续煤,又缓缓离驶。来往的洋车载着洋人,穿过集市,穿过店铺,穿过人群。人群中,除了西洋士兵,还有煤矿工人、铁路工人;试想当年,喧闹的锣鼓,舞动的红绸,人们欢庆新生,工人、农民、商人、解放军,坊子人终于当家作主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试想当年,火车离开,煤矿也随之关闭,坊子街上寂静、萧条,往日的嬉闹不在。看今天的坊子,农业机械、电子设备、地理测绘、现代农业等一大批新型工业、新兴行业驻入坊子,北海路与城区接轨、棚户区改造、虞河白沙河河道治理,德日式建筑(坊茨小镇)修缮,这都让坊子在百年的沧桑中发生巨变。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背负着沉重的过去,享有着美好的现在,畅想着未来。

年,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入侵坊子;年,第一口煤井建成;年,火车站建成通车;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工人罢工;年,一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随之年,非法宣布坊子煤矿归日本所有,日本入侵坊子;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坊子结束殖民历史;年,坊子解放;年,正式设立坊子区……是的,坊子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一部缩影。一代代坊子人的命运就是一代代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命运缩影。坊子人的屈辱、抗争、创业,将会铭记在一座座德日建筑的墙壁上,永不斑驳、永不褪色。

我一言实在难尽坊子的曾经与现在。

在坊子电视台的新闻上,我曾看见一句话,在这里以它作结:聚人聚财聚宝地,上风上水上坊子。

文章作者

崔浩然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

编辑:柒柒

设计:海岱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出品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活动总策划:于凤贵刘德龙

策划:王建华衣向东赵桂琴









































中科白癜风微博
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6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