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湖州日报社-掌上湖州订阅
8月19日,安吉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起诉的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人造海蜇丝”案,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犯罪嫌疑人张某有期徒刑10个月,罚金元;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卞某有期徒刑7个月,罚金元。
在食物上动手脚真是不能忍啊!!
日常检查发现“问题海蜇丝”
去年7月,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某农贸市场进行日常检查中发现个别凉菜摊所卖的“海蜇丝”存在问题,遂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农贸市场的干货店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公安机关随即立案侦查。
经调查发现,去年4月至9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张某在安吉县递铺街道万亩村及三官村的租房内,采用海藻酸钠、硫酸铝铵及无水氯化钙等化学原料兑水无证生产加工“人造海蜇丝”余斤,并以每斤1.7元的价格定期销售给某干货店老板卞某和不知情的路边流动卤菜小贩,而卞某明知张某生产的“海蜇丝”系化学原料生产,仍购入余斤进行销售。
“人造海蜇丝”如何制成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凉菜摊所卖的“海蜇丝”价格非常低廉,每斤只要价7至8元,连正宗海蜇丝成本价都不到。犯罪嫌疑人被低成本高利润所诱惑,造假海蜇丝。但这些“海蜇丝”到底是怎么制成的呢?据张某供述,其制造“海蜇丝”所用的主要原料系海藻酸钠,配料为无水氯化钙、明矾。他在水中加入海藻酸钠溶化,加入氯化钙溶液对溶化的海藻酸钠进行凝固,让通过小孔流下的海藻酸钠变成白色透明面条状的“海蜇丝”。犯罪嫌疑人张某坦白生产这些“海蜇丝”并没有加入任何的食品原料,均是使用化学原料兑制而成。
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干货店老板卞某明知道张某是用海藻酸钠生产“海蜇丝”,仍继续购买并予以销售,甚至在没有任何保鲜的条件下,将去年9月份生产的“海蜇丝”一直销售至去年11月底。而关于原料的配比,张某称:“我每次在加工的时候海藻酸钠都是计算过重量的,但是氯化钙和明矾加入到水中的时候都是随手抓一点就放进去的,具体每次加入多少量我不清楚,有时多,有时少。”根据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由张某制作、卞某贩卖给凉菜店的“海蜇丝”,铝含量为mg/kg,严重超标,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
如何辨别真假海蜇丝
假海蜇丝通体透明,无味道,韧性很强,用手轻轻拉扯不易扯断,把它从水中捞出来放上一阵,则会如透明胶带一样柔软。
市民购买海蛰丝时应注意,看外表颜色,优质海蜇丝呈白色或淡黄色,有色泽,无红斑和泥沙。闻是否有腥臭味。因用盐和矾加工后的假海蜇丝气味独特,无腥臭。摊开海蜇丝,越大、越白、越薄越好。肉质发脆、不坚硬、不破裂、吃起来脆而响,非常有嚼劲。
来源:掌上湖州湖州晚报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转载请联系我们
记者:沈利民/编辑:小俊俊
海蜇丝小编还是很爱吃哒,不过在生活中吃货们都要注意,路边摊啥的尽量少吃......点zan希望食品问题越来越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