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汉语新文学研究·
论莫言文学世界的生态维度
王洪岳
[作者简介]王洪岳,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年在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年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先后任教于济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及当代文艺思潮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美学与诗学》《审美的悖反》《审美与启蒙》《先锋的背影》《现代主义小说学》,主编有《美学审丑读本》等。
摘要
观察莫言的文学世界,可以发现诸多突出而显著的生态文学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全息式结构及其在小说中的丰富呈现,小说所采用的多种叙述方式,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原生态意藴,以及莫言文学世界在整个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既有与动物植物的“对话”中所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也有在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文化、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文学版图上深深打上道家的鬼神文化和现代主义纵横交错的烙印,还有在教条主义文学氛围中勇于吸纳外国先锋文学的营养来改造文坛,更有在文学叙述中掺进泥沙俱下的全息式叙述和审美表达方式,以及为打破主客二分思维的虚饰性创作而采取各维度、各层面的对话性和主体间性创作姿态。莫言汪洋恣肆的奇思怪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当代写实派作家中脱颖而出,打动世界,与他作品中所具有的生态文学特征息息相关;而这一文学观念的养成与散播,又与以下三个方面有直接关联:其一,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奇异的阅读历史所构成的莫言作为创作主体,使其文学世界具有某种天然的生态性,即其文学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信仰、人与鬼神尤其是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或“间性”)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态”存在状态。其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受到源远流长的齐文化尤其是清代文学包括高密诗派、蒲松龄小说的影响,造就了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文学小生态圈,并由于他接连斩获各种文学奖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使这一生态圈走向更广大的文学世界。其三,由于莫言身上原本就天然存在着丰厚的民间文化和百姓精神,而中国民间文化的驳杂、丰厚独具民族特色、民族神韵,使莫言的创作能够融合古今中外、官方与民间、严肃与通俗等多种充满张力的原素,这些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等诸种小说的叙述审美因素又带来了莫言创作的生态性现代主义创作特征。它们不仅弥补了当代文学六十余年来的缺憾和空白,进而将之推向了存在论和现象学为基础的生态文学境界。
关键词
莫言小说世界文学生态主体间性元现代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巨大存在,莫言的成就已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