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著名作家莫言上一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是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那段时间。
第二次,则是10月26日。一位博主转发一条“莫言语录”并艾特了莫言本人,而莫言破天荒地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回应“理不糙,但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而后,莫言又连续发了两条微博,对一堆冠着“莫言”名号的伪作,客客气气地辟谣,认认真真地打假。
围观群众喜大普奔:本尊亲自下场打脸,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尽管莫言并没有诉诸法律维权,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那些致力于编造传播假名言的段子手们,应该也会消停一下了吧。
毕竟李逵和李鬼的对决,永远不会有什么悬念。而那些被莫言艾特的博主们,也默默地删除了原先的信息。
目前,莫言最新一条微博,是10月29日转发的《人民文学》的目录,其中有一个短篇小说《天下太平》,莫言老师说:这个真是我写的。
贰
在某婚礼现场,婚礼司仪当着复旦中文系毕业的新娘的面说:“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男人是船,女人是帆,家庭是港湾。”
新娘当场怒怼:“张爱玲没有说过那种蠢话。”
不知后面司仪究竟是如何打圆场的。但是,补救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反正民国文人有的是,不是张爱玲说的,就是林徽因说的;不是鲁迅说的,就是胡适说的。
反正,这些作古的名人们,也不会顶开棺材反驳:“这不是我说的!”
就算很多人心存怀疑,也不可能把各位大师的著作从头到尾翻一遍,只为求证一句话的出处。久而久之,就宁可信其有了。
现在的鸡汤文,哪一篇里不会引用几句鲁迅杨绛林徽因?哪一篇里不会出现盖茨马云乔布斯?
都是套路,满满的套路。
反正有些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至于是谁说的——管他呢,反正是名人就对了。
叁
很多人都感慨,上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写议论文。明明自己没什么主见,还要给别人摆事实讲道理。
而最省力的办法,就是往作文里塞几个名人故事,来几则名言警句,以“XX曾说过”作为自我支撑的底气。否则别说文风立意,恐怕连凑够字数都难。
那时候谁没个小本子啊,满满的都是格言和鸡汤,只为了考试的时候,主观题能多拿几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余秋雨先生曾经在《十万进士》中写到过这样一则逸闻:
乾隆年间一个考生在考试前外出游玩,在路边见到两棵槐树之间有一口井,不知怎么就记住了。
临到考试,他怨恨自己肚子里典故太少,便决定杜撰几个出来,灵机一动写出一句“自两槐夹井以来”,如此等等。
这一来,阅卷的考官紧张了,心想那一定是我没有读到过的典故。为了掩饰,给予佳评,这位考生竟被取为解元。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这位考官想一想,他实在不能保证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中绝对没有“两槐夹井”一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因而只能闭一只眼睛算这个考生“用典有据”。
肆
白岩松写过一本《白说》,封面上印了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jj/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