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小日本可恨吗17年拿走17个诺贝尔奖


悄悄话第期:

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这是自年来,日本第1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17位中包含两名美国籍日裔科学家)。

从年到年,日本每年都会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是现在除美国外,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并且现在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科研成果多在上世纪80、90年代,像日本年的诺贝尔获得者大隅良典是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而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有决定作用的基因。

真可谓是慢工出细活啊,不急不躁,细水长流。这种工匠精神让人不由得想到日本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啊~有种宫崎骏动画的感觉呐

日本是个非常注重基础研究的国家,他们研究的那些东西或许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用处,或许十几、二十几年之后才被用得上,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却毫不吝啬。我不管它有用没用,只是感兴趣了,然后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哈,好任性呢。

相对于日本来说,我们在科研这条路上要走得艰辛的多,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已经是世界性的强国了,而从晚清一直到解放前,中国还在挨打、战乱中煎熬。现在中国虽是在一步步地壮大,但在科研方面,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毕竟起步还是晚得太多。

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除却许多外在原因,日本诺奖获得者关于“有用”或“无用”的言论却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年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隅良典喜欢采集昆虫,有用吗?他说自己小的时候喜欢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有用吗?他也喜欢在小河里捞鱼,喜欢采野草莓,有用吗?但他却说这些体验或许就是自己成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的原点。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如何界定?

我记得那会儿班里参加奥数不是人人有份的,好像就那么几个小朋友被老师单独叫去培训参加竞赛,那会儿心里可吃醋呢。我也想去呀!!!关于英语么,我认为还真该学,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会了这个,才能更好的学习别人的先进知识。但这都是其次,其实我个人认为学英语最大的好处在于开拓大脑。因为会说英语的朋友都知道,英语跟中文是反着来的,相当于逆向思维,我认为这是英语最大的用处。听老张讲了下棋,改天我也要试试哈!Amber

局座以前在悄悄话中讲过下棋,棋局中的“弈”对开放个人视野、开拓个人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属于日常娱乐中的智慧吧。学习一门语言,最大的好处是能开拓下大脑,局座对这个想法也是深深地赞同。学某种东西,我们当时未必能看到可以量化的效果,也未必是非要拿它去参加什么比赛,去获得什么奖,但这些东西却往往能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局座曾上过两个工农兵大学,第一个工农兵大学是学习机械电子专业,算是个理科生,在学校学习了两年,主要学习些电子管、晶体管、电子电路等的专业知识。当兵之后从事的是导弹专业,在导弹发射前对导弹进行射前检查。后来局座被推荐去北京大学学外语,当时学的是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五大语种之一,是世界上最难的语种。局座一个理科生突然要去学阿拉伯语了,一时半会还挺难转过弯的,理科强调逻辑思维,但学习外语得需要背啊,局座在学习阿拉伯语这条路上折腾了半年多,结果还是没适应,那是相当痛苦啊。

但那个时候强调纪律性,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局座就觉得既然党组织把我送过来了,组织肯定有自己的考虑,全国才招十来个人,国家有需要,不能不学,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必须得完成!于是,局座一咬牙,抱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攻克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最终顺利完成了党组织交代的任务!

之后局座就出国当翻译了,年去的伊拉克,年两伊战争爆发,局座身边的好多人都去当兵了,道路上的坦克、装甲车轰隆轰隆开赴前线,伊朗的那些个飞机一天到晚扔炸弹。局座是个军人,但竟然都不知道从面前开过去的坦克是啥型号,局座觉得挺惭愧。外语翻译的基本是些生活用语,复述别人说的话给另一个人听,类似于搬运工,这些事情可以发明个机器干。作为一个军人,局座还是挺想去搞点创新性研究,研究一下那些军事装备。

回国之后,当时是80年代初,外语人才是相当奇缺的,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局座是学阿拉伯语的,全国才就那么几个人,属于稀缺性人才,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再加上局座又出过国,吃过洋面包,所以相当吃香。但因为信念问题吧,局座还是想去搞科研,所以就从外语学习转向了科学研究,从西装革履跟人家打交道的热闹风光的场所跑到了小小的屋子去搞研究。

外语与科研,两个不搭界的专业,从外语转向科研,成功率极低。可能因为局座以前是搞理工的,又能坐得住,所以很快就适应了这种闷着头搞科研的生活。后来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有很多外文类的书籍需要阅读,所以局座又向上面申请进修了英语,学完英语后局座翻译了汤姆?克兰西的《追踪红十月号潜艇》,这是局座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翻译的小说,此后局座就将外语作为科研的工具,去搞装备研究了。

在工作当中,局座订阅了好多日本的杂志与书刊,这些杂志上的图画得特别精细,文章也很新,局座就又开始学日语了,可能有前面学习外语的基础,局座学得特别快,以看懂为目的,听说之类的很少会去练。等日本学得差不多了,又掌握了英语,局座就开始逐渐地翻译写文章给领导做参考,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局座开始搜集大量的东西搞综述,进而形成自己认识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局座整理出的那些英语日语的东西,自己再加工润色发表出去之后,引起来好多人的兴趣。那时候没有网络,资源很稀缺,好多军迷经常去《舰船知识》、《兵器知识》上看局座的文章,慢慢地成了局座的铁杆粉丝。

外语学习为局座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为局座老发文章,渐渐地就在学术圈有了一定的名气,后来局座还经常去美国英国等国家工作学习,应邀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局座去日内瓦参加国际法研究的会议,受到一定的触动,又掌握了许多相关材料,后来就逐渐地把它变成了一个著作。如果没有掌握这几门外语,可能这些机会就轮不到局座,局座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涉足什么国际法律。如果不懂外语,局座根本就不可能到英国去学习,不去英国学习,怎么知道英国的一些军事院校的教学方式,而且有机会跟世界几十国家的学生学员一块交流?

年,局座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时与同学合影

看完局座的人生履历,忍不住长叹:人生啊!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局座那个年代的人很少会去思考“有用”或者“无用”,在他们眼中,他们是革命战士,随时听候国家召唤。现在我们很多人做事情都会功利性地思考“有用”或者“无用”,比较教育,又比如人际交往,这该是谁的无奈?

失忆症少女吕妍局座我大学专业是日语、可我真的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日语语言的表达有些我也不喜欢。可我必须得学。我现在必须得告诉自己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能控制住自己的反日情绪、我看您的讲解后更不喜欢了、局座我该怎么办?

学习外语,不能说学习日语就是为了搞好中日关系,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搞好中美、中英关系。甲午战争前,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中国通,让他们学习中国话,来中国旅游,在中国办间谍学校,让他们参与到甲午战争中搞调查,这对于后来日本在战争中获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思路就是你要想战胜对方,首先要了解对方,按我们中国的话,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对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缺乏深入的了解,就可能会对这个国家的战略意图产生错误的判断。

研究对方是为了了解对方。了解对方是为了战胜对方!当然我们也要跟对方搞好关系,语言是学习交流的工具,像日本,它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毕竟从年到现在,日本已经获得17项诺贝尔科学奖了。

开通打赏功能:长按下方第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fz/78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