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学术工作坊:莫言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
时间:年5月27日下午2:30
地点:文苑楼
主讲人:裴氏幸娟(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点评嘉宾:刘畅副教授
年5月27日下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学术工作坊开展了第一次活动。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来自越南的留学生裴氏幸娟以“莫言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主讲人:裴氏幸娟)
汉字文化圈: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关联
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越南开始译介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包括鲁迅、曹禺、郭沫若、老舍、巴金、赵树理等作家的作品。从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到60年代末是越南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最繁荣的阶段。年代初,中越两国关系开始紧张,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遇阻。年中越边界爆发战争之后,两国关系破裂,一直到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从年代初到年代末可以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译介的中断期,到年代末至年代初翻译和出版的情况才逐渐恢复。现在,在越南文学翻译“市场”上,中国文学已经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学对越南作家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对于越南的广大读者来说,中国文学的吸引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越南译介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特殊背景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可视为越南译介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鲁迅、矛盾、赵树理、丁玲、郭沫若、老舍、曹禺、巴金的大量作品被翻译出版,引起了广泛反响,同时也形成了一支翻译者队伍。从60年代末后越南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开始走向低潮。年中越边界战争导致越南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除了一些鲁迅的作品之外几乎没有译介,直到年代初中越两国的关系好转后,对中国文学的译介才逐渐回到正常状态。
越南在年代末期开始译介中国新时期文学。在越南翻译界和学术界看来,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译介有着极为重要的目的,即让这些作品填补当时越南国内作品中未能涉及到的空白或者和国内作品一起发挥社会作用;对越南作家来说,中国新时期小说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提供了一种参考。
(工作坊活动现场)
莫言小说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
越南与中国在文化传统、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莫言的小说是较早被翻译成越南语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并且很受越南读者欢迎。莫言的绝大多数小说已在越南出版,陈庭献是越南莫言小说的主要翻译家之一。陈庭献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现了莫言创作的灵魂,在翻译时巧妙地运用越南语的俗语、成语,使译文读起来通顺、不露“翻译语”的痕迹,同时仍然保留了原文的意思。继陈庭献之后,陈忠喜是莫言小说的重要翻译者,他较深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和心理,译文风格自然而老练。
莫言小说以充满魔幻色调的叙述、狂欢化的叙事美学、汪洋恣肆的个人化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了广大越南读者和研究者。莫言成为此时期最受越南学术界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fz/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