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妙海编辑:程程投稿:
打记事起,就认为晋祠庙就是供奉“水母娘娘”的庙,庙里那个最大的殿里,坐着的就是“水母娘娘”。而水母娘娘是我们邻村大佛寺(金胜村)的人,名字叫做柳春英。
柳春英16岁嫁到古唐村(晋祠),不料却摊上个恶婆婆,每天逼着她去三里外的山泉挑水,且挑回的水只吃前一桶,不吃后一桶。后来,有一仙人见她心地善良,挑水太苦,便赠她马鞭。并嘱她放到水瓮中,用水时将马鞭左转二圈,右转三圈,瓮中即可水满。自此,柳春英免去了挑水之苦,井供水给邻居们吃用。恶婆婆心中不满,趁她七月初七回娘家赶会,将马鞭从瓮中抽出扔掉,致瓮中之水汹涌而出,整个晋祠面临灭顶之灾。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春英得到消息,头发上的梳子也顾不上取,飞跑回家,顺手拿个蒲团一屁股坐到水瓮上,那汹涌大水至此化作涓涓难老泉,惠泽乡民。百姓感其恩德,在晋祠庙中为其建堂塑像,尊她为水母娘娘。并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她的生日聚会祭袍,名曰“庆河会”,一直至今。
后来知道,晋祠庙不是为水母娘娘修的,那个最大的殿里供奉的也不是水母娘娘,而是一个叫邑姜的女人。然而,庙内有个水母堂,里面供奉的正是柳春英,千百年香火不断,却是事实。而且,为了感谢金胜村培养了个爱心淳厚的好姑娘,人们专门从晋水北渠修了条老龙渠,将难老泉水送到金胜,而且只浇金胜的地,也是事实。
作为娘家人的金胜,沾了柳姑娘的光,自是理所当然。作为邻村百姓,也能跟上沾光,估计你想也想不到,上世纪70年代,南郊区组织治汾工程。我们武家庄大队的工地在晋祠公社境内。某日收工较早,几个社员突然想去晋祠逛逛。待七八个人骑车到了晋祠,才知庙门有人看守,进去必须买票一帮工地干活的农民,想进去逛,又不想买票。领头的副大队长高林生一琢磨,遂走上去和看门的拉呱:“你看我们是金胜来的,庙里的水母娘娘是我们金胜人,哪有娘家人眊闺女还要买票的道理?”不承想那看门的是本地人,而且当时好像制度也不很严,一套近乎,竟让一帮人免费进去了。此事至今老高叨歇起来,都有声有色,说是沾了一回水母娘娘的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fz/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