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名家看高密一个地方的若干文化预言及其实现


高密人都   当然,高密红高粱文化节还是有着自己别样的文化底气和文化特色的。所谓红高粱文化节,我的理解,除了文学上借助莫言的“红高粱”意象外,更主要的还是在主张着一种北方的乡土文化、民间文化、农耕文化。高密的人文地理和文化个性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历史上,这里曾经人文荟萃。这里出现过齐国名相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是高密人,至今这里还有郑玄祠。这里出过后汉、后周的宰相苏禹珪。明代高密人张福臻出任兵部尚书。清代有诗人李元直,任过台湾监察御史,创建了“高密诗派”,大学士、大书法家刘统勋、刘墉父子是高密人;诗人、画家李师中曾任清提督学政……高密之名战国即有,初为县名,后为国名,又为郡名、州名,沿用至今,已达余年。晏婴、郑玄、刘墉被誉为“高密三贤”。与“高密三贤”齐名的是高密的“民艺四宝”,即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高密聂家庄泥塑、高密地方戏茂腔。

  从高密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图看,它是齐鲁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它北倚平度,东傍胶州,南抵诸诚,西依潍坊。就是说,高密文化是从重重文化包围中突出突显出来的。高密的年画处在平度年画、杨家埠年画的包围中。高密的扑灰年画一方面是年画中最为古老的形式,也是全国年画中独一无二的样式。我曾以“中国木版年画的‘历史遗孤’”为题专论高密的扑灰年画。高密的民间剪纸既有胶东大风范,也有自己小小的个性。高密剪纸风格细腻,剪法中齿纹和线条最具符号意义,剪线与剪面又形成阴刻和阳刻的比较、互补、合体,是剪纸中的“另类”或独创,题材十分广泛,体量普遍小巧,与刺绣、服饰、鞋帽、床饰等实用品结合紧密,装饰性剪纸突出强调审美和艺术品质,有艺术小品的风格。高密民间女性中出现过一大批从生活中传承和习得高超剪纸技艺的杰出传承人。高密的泥塑以聂家庄泥塑闻名乡里和四方。从色彩性格和模塑造型来看,高密泥塑与远在陕西的凤翔泥塑似有亲缘关系,两者又都似承接着唐宋“摩喝罗”的遗风。聂家庄泥塑样式、题材、形制丰富多样,反映了它来自于深厚的民间信仰、民间玩具、民间习俗、民间戏曲、民间节庆传统。茂腔以高密为核心地域,流行于周边十数个县市,在当地人民生活和精神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谚说:“豁上不吃饭,来看花彩旦。”又有民谣曰:“乍来一听,酥一阵,麻一阵,速速拔腿就走;听上三天,生也好,旦也好,唱得真好,忙问哪里接台?”还有所谓:“茂腔一唱,饼子贴在了锅台上,锄草锄到了庄稼上。”

蝈蝈出笼作者:曹兆爱

  这民间艺术“四绝”(绝技绝活绝艺绝唱)是高密民间文化的特立独行。它们在一片精彩文化(如青州石雕、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平度年画、诸城舜文化等著名文化)的团团包围之中,依然个性鲜明,标新立异。值得一提的是,高密人也是我国最早一批对民间文化觉悟觉醒的文化先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劫难,百废待兴之时,高密是全国最早掀起民间文化大风歌的地方。年,高密地方政府就开始了对以泥塑和扑灰年画为核心的民间艺术的挖掘、抢救、整理。年“高密县首届聂家庄泥塑展览”正式拉开高密民间艺术扬名立万的序幕。年,中国美术馆展出了“山东省民间工艺展”,高密的扑灰年画、剪纸、泥塑成为其中最大亮点。随后不久,年,就应邀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为时一个半月的“高密民间艺术展”,再次名动京华。这是改革开放后率先引起广泛   从上述钟敬文先生的评述中,还可以发现,他甚至已经预言了后来莫言创作与高密民间艺术的关系及其因此必然取得伟大的文学成就。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仪式上致辞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也曾在年悉尼大学讲演时称自己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是在用耳朵阅读的人。这揭示了他与高密民间文学和口头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他不但承认自己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而且认真地表白自己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他还说:“但我更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莫言自己多次表示,高密东北乡是他创造的文学王国,他想使高密东北乡故事能打动各个国家的读者。他说:“这将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

  莫言在他的作品中多次直接间接描述与评价高密民间艺术四宝。他在《红高粱家族》中写过剪纸。他写道:“高密剪纸,玲珑剔透,淳朴浑厚,天马行空,自成风格。”他写“奶奶”:“奶奶剪纸时的奇思妙想,充分说明了她原本就是一个女中豪杰,只有她才能把梅花栽到鹿背上。每当我看到奶奶的剪纸时敬佩之意就油然而生。我奶奶要是搞了文学这一行,会把一大群文学家踩出屎来。她就是造物主。她就是金口玉牙,她说蝈蝈出笼蝈蝈就出笼,她说鹿背上长树鹿背上就长树。”

叫虎作者:聂希蔚

  高密茂腔也是莫言从小就听到的高密的声音。他也曾在乡土的戏台上扮演过茂腔里的各种小人物。文革后期70年代,莫言还与会琴曲的邻家叔叔一起创作了九场大戏《檀香刑》。同样的题材、素材至年被他用来写成代表作之一长篇小说《檀香刑》,并且直接运用了茂腔戏的戏词和结构,多次引用了旧作的戏词。莫言关于《檀香刑》这种创作历程及它与茂腔的这种深刻关联,是许多莫言研究者都忽略或没有看透的文化关联。莫言与高密的关联和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研究课题,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解读。

  伟大的文学创作和杰出的民间艺术构成了当下高密文化的最耀眼的特质。今年的第五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正突出的是这两个文化品质。今年的节日在文学和文化上都有新意和创意。文学方面有莫言作品研讨会、解读莫言专题文学讲座、全市文艺创作暨首届“红高粱文化奖”表彰,第四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在文学方面,高密一直有着业余文学创作的传统和群体,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承清代“高密诗派”,有众多青年人对诗歌如痴如醉。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举办的诗歌奖已在全国诗界产生反响。我看了今年参评的众多诗人的作品,深感意外和欣喜。参评诗歌水平之高超出想象,几乎当今诗坛最为活跃的新锐诗人全部参加了竞赛,作品质量是我在众多诗歌刊物都未得见识的,这里已经搭建起一个全国新诗全新的、高端的、先锋的、新锐的创作竞赛的擂台。今年文化节的文化内容有现代茂腔戏《红高粱》搬演,高密民间艺术精品和书画名家、收藏精品展,东北乡文化旅游区开放,旅游招商会等数十项内容。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化节,是莫言家乡人的节日,也是一切对高密拥有好奇的他者旅人驴友游客的节日。

由莫言小说改编的舞剧《红高粱》剧照伊红梅供图

  莫言自己坦承美国作家福克纳是他的导师。福克纳以家乡为原型虚构了一个邮票一样大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还说,一个作家应该回到自己的家乡像树一样把根扎在土地上。莫言的世界有两个高密:一个家乡高密,一个文学高密。要深刻理解莫言笔下的高密,我以为必须走入他的家乡高密,这对莫言读者和莫言研究者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其实是福克纳留给我们的一个文学寓言,当然也是又一个莫言文学的预言。

作者简介

向云驹,土家族,高级编辑,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兼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哲学问题及其他》《文化记者的双刃剑》《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中国人文地理与生态美学》《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史纲》《草根遗产的田野思想》等。曾获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文化部、中国记协、中宣部文艺局、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设立的多种奖项。其中,两次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中国新闻奖,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奖一等奖、文章类一等奖等。

往期阅读点下面:

重磅|中共高密市委宣讲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传播]高密公积金刷脸就能查啦!我试了,是真的!

[社会]高密有个“馒头西施”,你认识吗?

[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fz/12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