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读书报告分享第1期


读书报告分享

1

汪霓

评析《沉沦》中“他”的苦闷

作品:《沉沦》

作者:郁达夫

一.对于内心“性”的苦闷

《沉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留日的中国学生,他惧怕与同学相处,日本同学在欢笑时,总是敏感的怀疑是在嘲笑自己。时常多愁善感,看见杂树、同鱼鳞似的屋瓦,免不了要落几行清泪,觉得“他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P.21)。然而忧郁偏狭的他,越是怕羞,却越是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像是躲在黑暗中偷窥见不得人的事。

渐渐地,内心的苦闷烦恼需要一个排遣和发泄的窗口,“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他从小服膺的’身体皮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超负荷的压抑往往会使自身爆发如山洪猛兽般的反抗,他开始尝试频繁的性爱交流,在悔恨与妥协之中煎熬,每次的妥协都是心灵的邪恶犯罪,意志薄弱如同以卵击石,终究做了“她们”的俘虏。

他的身心开始衰弱,沉沦“犯罪”的想法中,看似坚固的心墙一点点被吞噬、腐烂。路遇——自戕——野合——宿妓,故事情节每发展一步,性爱的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他的刺激和伤害也层层递增,郁结于心不得解脱,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

二.对于祖国饱受欺辱的苦闷

祖国弱小遭受强国的蹂躏和欺压,间接的在他走上对“性”偏执的道路上,狠推一把。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他的呐喊“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P.29)他对日本的恨是深入骨髓的,他恨日本人将自己称为“支那人”,他恨弱小的祖国让他永远无法在异国他乡骄傲地抬起头。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受苦呢”,小说的最后,三句呐喊式的独白,声嘶力竭,悔恨无奈。

他的呐喊,他的偏执,他的病态生活,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对生活失去热忱与信念的黑色绝望。内心性格的懦弱无能让他产生痛苦,无病呻吟到最后将自己关进病态的空间里,看到的只有生活的种种不幸;任人宰割的祖国让他产生痛苦,身在海外饱受歧视,他将一切发泄到女人身上,怪罪于国家、同胞,周而复始,陷入怪圈,不可逃离。

将性爱与爱国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遭受颇多磨难后阴郁苦闷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在复杂社会中,“犯罪”式地活着。在国家与心灵的双重打压下,他终究会被心底的苦闷打败,沉沦在黑暗的旋涡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2

张紫微

纵使满地鸡毛,

也要奋力生活

作品:《一地鸡毛》

作者:刘震云

生活,并不是那么美丽。不是所有的毁灭都是凤凰的涅槃,不是所有的蝴蝶,都能挣脱缠绕的丝茧。

小说《一地鸡毛》刘震云先生从简单质朴的言语中吐露着讽刺,真实又清晰的展现出一幅一个知识青年本有远大的理想,但在生活、权力的压迫下慢慢的低头、屈服。变成一个市侩的模样。琐碎的家庭杂事,孩子上学、老家来人、老婆工作、保姆问题,一大堆的糟心事在抽走他们的灵魂与血液,对生活的激情与期待。

(一)理想被生活琐碎消磨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一是在国企上班的主人公小林,二是在卖鸭子的小李,曾经都是文艺的知识青年,对未来生活有无限憧憬的年轻人。爱写诗、有梦想。而如今都被关押进了金钱的囚牢,成了生活的囚徒。小林过得很辛苦,为满足生活的柴米油盐、为妻子的工作调动争吵、孩子上学问题烦恼。在这些似乎永远都解决不完的麻烦,不可避免的陷入泥潭。为了省钱而想法子“偷水”,为别人送的微波炉—贿赂品而沾沾自喜、心情愉悦,曾经手拿笔作诗的小林以一去不复返。

小李同样如此,缺少一份坚持,对吟诗作画的热爱变成满手鸭毛的现实。似乎是看破了生活,看透了现实,实际只是一种放弃。对理想的放弃,甘愿做这些琐碎的俘虏。

还记得余华《活着》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活着本身便是最大的意义。”我们都是空中满天星,拼尽全力绽放光芒,尽力绽放不被乌云所遮挡。不是生活抛弃了我们是我们放弃了生活。

(二)面子永远是最没用的东西

小林父亲为了面子一直向乡亲们炫耀自己儿子很厉害,其实小林只是北京最底层的一员,他自己都活的一塌糊涂,父亲这样更是增加了小林的负担、挤压了家庭矛盾;妻子可以坐班车去上班、也不用调工作了,得知老总是为了小姨子才换的路线,却有吃了粪便的不适感。明明都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为什么还要去在意那最没用的面子,给生活增添烦恼。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就有爱面子的一种因子,好似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东西。究其根本使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而忘记了人最根本最自在的活法儿。物质生活都无法达到时,何谈面子呢?

(三)阶层固化

固化是小说中所体现的一点。小林家是最底层,没本事送孩子上优等的幼儿所,如果没办法只能送到居委会的幼儿园。和有钱人家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固然不一样,特别是小孩子的启蒙教育,刚有记忆开始接受的思想意识和进行的行为意识便有天壤之别。底层的孩子无论在思想还是社会所处的阶层都会有一种固化的趋向。

《我是你爸爸》中的马锐最初呈现的是一个思想成熟、机灵的孩子,可随着他屈服于家长老师,慢慢的有一种变化,它来得不那么猛烈是一种潜入式的改变。马锐后来渐渐地对他想反驳的事开始无意识的不辩解时,我会担心马锐成为第二个马林生,依旧处在社会底层。就是因为马锐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他有很恶劣的影响。

为缓解社会矛盾,

“屠杀”无数生命

作品:《蛙》

作者:莫言

对生命的忏悔,求灵魂的救赎。

-----题记

《蛙》由文字素材、话剧剧本和书信三部分拼贴而成。其有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是以文字素材、每部分最后有一封蝌蚪写给日本杉谷义人先生的书信为写作方式。《蛙》的最后一个部分,即第五部分,是以话剧的形式呈现的。

正如小说封面所写到: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莫言是在写计划生育,更是在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崇拜与忏悔。他在给杉谷义人先生的信中表达得很明确,写《蛙》是他在解剖自己。我想莫言取书名为《蛙》也是有这种意义的。他在小说第四部分对新生婴儿的上百种描述,是他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怜爱。

《蛙》确实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反映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路程,其文学素材部分则是以万心,莫言的姑姑-----农村医生为原型再现的。万心身上具有两个矛盾的身影:一是接生近万名婴儿的“送子娘娘”;二是坚决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活阎王”。

《蛙》中所传达的“生命政治”理论,值得我们思考。在五十年代,毛主席说:人类应该控制,做有计划的增长。国家从各方面开始抓生育。小说中蝌蚪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被姑姑强行流产,最终死在手术台上;后又是王胆被迫流产,他们经历了多样的斗争。但此刻,“生命”被“政治”掌控,“生命”受到“政治”的压迫。一条条生命因此而消逝,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在故事的第四部分中,由于政策不同,生命的消逝转向了生命的诞生。小说以蝌蚪的儿子出生为结局,并宣告这个孩子“必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合法的公民,并享受这个国家给予儿童的一切福利和权力”。“生命政治”的存在有其一定道理,从其本质、自然的角度看,它是残酷、无情的,但从社会角度看,又有一定的正向意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殖速度快,粮食的供给与需求完全不成正比。若中国不施行计划生育,那已出生的、在世的人生存问题更大,他们会面临死亡,国家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内部会引起骚动、反动。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强制施行“生命政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制上的优越性。如今,中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又是一次“生命”为“政治”服务的行为。社会青年素质变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都成为了“生命政治”的诱因。

小说主人公蝌蚪都是以满怀悔恨的罪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莫言先生更是想以此次农村计划生育来告诫生命的重要,而非自欺欺人的忏悔与救赎。小狮子终生未育,最后去找陈眉代孕,蝌蚪是可以成为爸爸的人了,这样的做法,小狮子良心上会安心一点,但用这个孩子来掩盖她夺去两千多个孩子性命的事,实际是一种扭曲的精神病态。

小说的主人公,姑姑万心,妻子小狮子,像她们这样的成百上千的农村医护人员,是痛苦的。面对两千多个生命,她们是谋杀犯,她们是罪人。她们的恐惧与痛苦,我们感受不到。在我看来,小说名为《蛙》,是小孩“娃”的名音,也是小孩啼哭时“哇”的同音。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忏悔和崇敬。

小说末,姑姑这辈子什么都不怕,唯独怕蛙,最后有点精神脆弱,这都是计划生育导致的从“送子娘娘”变成“活阎王”的痛苦。

3

张远华

人物性格分析—陈白露

作品:《日出》

作者:曹禺

陈白露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名门院校的高材生,以父亲的死为界限,家族没落。生活一夜之间变了模样,改名陈白露,当过明星,当过舞女,跻身上层社会。家破人亡惨痛打击让她不得不跟过去告别,那个知书达理的大小姐陈竹均已经死了,随着父亲一起死了。

在这期间,陈白露爱上了一位诗人,有过婚姻,有过孩子,可惜诗人内心的放荡不羁,并不愿意过着粗茶淡饭的普通日子,他想追求更为自由的生活。她说:“他也去追求更为自由的生活,她说:他也去追求她的希望去了”。她想要婚姻,而他只适合恋爱,随着孩子的死亡,牵绊的纽带断裂,爱情的打击再一次击垮了她,最后一幕,她对方达生说,我忘不了他,我还爱他。她爱他,却守不住他。那么,只好让自己站在高处,成为最亮眼的星星,他就能看见我了吧。她知道“他绝不会回来的,他现在一定工作的很高兴。他会认为我现在简直已经堕落到没有法子挽救的地步”。可怜爱情就是即便不在一起,也希望你不要忘记我,我成为了最亮的星,你才能时时看得见,不至于忘记。于是,她努力往上爬着,把自己活成了陈白露的模样,周旋于各种虚伪做作的人群中,画着浓妆,踩着高跟鞋,穿着旗袍,对顾八奶奶陪笑,对张乔治玩笑,对潘月婷撒娇,她靠着自己曼妙的身姿和姣好的面容守住了自己的地位,可黑暗中,卸了妆的她还记得自己是谁吗?

在她的生活中,唯一干净的就只有方达生了。但她已经在这肮脏世界混迹太久,不愿意给他带来浑浊,对于方达生描绘的安稳日子,她早已不配拥有。她厌恶这个世界,却又离不开它。这里能给她纸醉金迷,金钱和虚荣,而方达生给不了她。

女性自我牺牲的魄力油然而生,为了对方的前途和生活,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为了对过去单纯美好日子的纪念,只能让这回忆和感觉留在心里。她不能带着一身肮脏来玷污新世界的纯洁,只能选择主动离开,这样才最干净。

日出来了,露水散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阅读分享

有不足请指正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下你们的足迹和想法哦~

一起学习进步!

第2期阅读分享

期待黄琳雅、金嘉怡、华玉汝哦~

同学们面批交流后

有不错的文章打成word文档

小编来收美文哟!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imuasm.com/ssfz/1200.html


当前时间: